雷建平 11月4日
不知不觉中,《张朝阳的物理课》已开播三年。
这三年,《张朝阳的物理课》已有220多期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多个领域知识,从经典力学逐渐进入深水区,坚持硬核推导去呈现科学“本真”面貌。
《张朝阳的物理课》知识丰富、场景多样:既推导高深的物理理论和数学方程、演算日常生活和宇宙万物背后的物理知识,也解析《流浪地球2》《奥本海默》电影、产业应用的物理原理,不仅走进众多高校开展物理演讲、观礼火箭发射,还与顶尖物理学家们对谈科学前沿。
《张朝阳的物理课》还出版了丛书系列,一、二、三卷均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张朝阳的物理课》的成功背后,不仅仅是因为搜狐CEO张朝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美国麻省理工物理系的博士生,是已经风云中国互联网行业20多年的江湖大佬,更是来自张朝阳的一份坚持。张朝阳曾说“人活着就要折腾”,并提倡“一万小时理论”,认为“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最重要的要坚持,长期坚持到一定程度,量变就会产生质变 。”
也正是来自这份坚持,《张朝阳的物理课》让物理课在中国大众中有了更多普及,让基础科学获得了更多重视和推崇。张朝阳就认为,“创新跟基础科学研究有关”、“作为21世纪的人,对于基础科学的了解应该是一个通识,了解物理应该成为一种风尚。”
“在象牙塔里很多演算不只是满足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是距离创造美好生活、解决人类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此之近。”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张朝阳的物理课》的内容不仅是创新理论的热气,也是触手可及的烟火气。
讲述硬核物理学
在大众的视野中,物理学离大众的生活很远,张朝阳则通过科普拉近了物理学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比如,2023年9月,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热映。当时,张朝阳还原了奥本海默的西装形象,以一如既往的公式硬核推导,讲述奥本海默对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来致敬这位传奇人物。
《奥本海默》电影主要讲述了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以及他在二战结束后遭遇不公正听证会的故事。课上,张朝阳利用“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处理氢分子离子,再利用变分法求解其波函数,说明分子键的物理本质是电子带来的吸引势,硬核解读了奥本海默早期对量子力学的贡献。
张朝阳表示,“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是一个基本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整个量子化学都是基于这个计算方法,非常精确,非常重要。”据悉,“玻恩-奥本海默近似”由奥本海默和导师玻恩合著的论文提出,至今被视为利用量子力学认识分子行为的重大突破,构成了现代量子化学的基石。
张朝阳评价道,电影的历史史实很正确,虽然并没有从物理怎么造原子弹这件事,但“拍得非常棒,值得去看!”
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称,“代入感非常强,仿佛回到上世纪奥本海默的物理课堂。”
在物理课开播三周年之际,张朝阳回母校清华大学物理系开讲,聚焦号称“诺奖收割机”的核磁共振,运用量子力学的“十八般武艺”对各种磁场背景下的自旋系统进行了求解。
对于磁矩在旋转磁场中的变化,存在能量不再守恒、常规方法失效的挑战,张朝阳巧妙引入“参考系变化”,顺利求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核心公式。他强调,“核磁共振是质子的自旋在共振,跟核辐射没有关系。”
随后,张朝阳与现场学子围绕核磁共振的理论原理和应用展开进一步探讨。张朝阳解释,核磁共振的信号强度、频率与质子数量和所处环境有关,可以相当精准地“透视”物质结构。他还指出,不同于X光使用射线探测,核磁共振探测技术更强大更复杂,但是由于磁场太强会导致金属磁化,因此做核磁共振扫描时不要带金属,会很危险。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张朝阳回到家乡西安讲物理时,则讲述了西安学子们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比如,油泼辣子淋上滚烫的热油更好吃因为高温使辣味分子活性增大;手掰的羊肉泡馍更香因为接触面大于机切更便于吸收味道,居然是一个几何问题;降低重心产生力矩让人平衡,所以西安“不倒翁小姐姐”摇摇晃晃总是不倒;文物禁止闪光灯拍照是防止较高频率的光对古董造成伤害……张朝阳从西安的特色美食美景中解读出各种物理小知识,也让物理学与大众更加接近。
活得洒脱 坚持长期主义
当下环境下,众多的企业家都已沉默。张朝阳则始终维持着高曝光度,并一以贯之的“折腾”。
除了《张朝阳物理课》,张朝阳每周四堂英语课已直播七年。一向坚持跑步的张朝阳还在2024年中秋重拾游泳,成功横渡威海海湾。也在于张朝阳始终践行着自己的“长期主义”。
这种“长期主义”思想也贯彻在张朝阳对公司的管理上,张朝阳说“希望创办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快钱,而是要提供某种价值,是有益于社会的长期价值,这个企业才能走得很远。” 他在中国互联网一直主张“文明”,认为互联网的好处是总有文明的道路可走,曾两度发起反盗版行动,希望让业界更加进步、更加成熟。
如今,张朝阳活得很洒脱,经常在搜狐视频上教人学英语、物理,还始终保持着跑步的习惯。搜狐也是长期坚持做媒体、搜狐视频深耕知识直播,希望通过社交分发能给人们提供需要的、有意义的内容和东西。
张朝阳呼吁基础科学研究需自由,非功利氛围。
在科学领域里的很多发现都是不经意间的,偶尔发现的一个小的突破可能就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张朝阳认为,基础科学的研究,包括一些应用的研究,要不经意地随机地有很多方向,“你不能计划有一个攻关项目,一定要把它攻克拿下来,而是要多个小组,跟着兴趣去探讨、碰撞、思考、尝试,最后可能就会出现突破。”
“就像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一个专利局,业余时间做的推导搞出来的一样,就像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也是一帮人在黑板上画来画去搞出来的一样。” 张朝阳表示,“很多事情是不可预测的随机的,所以应该百花齐放、多种多样,多个小组做不可功利的、在一种比较自由的气氛探讨下进行科学的发现。”
作为国内第一批追梦成功的互联网大佬,张朝阳如今成为“物理网红”,做起了物理科普。在好奇心的指引下扎进基础物理的深空,他乐在其中,而很多人也因为他了解“万物皆有理”,开始主动去触摸世界的本质。
———————————————
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