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上汽集团对外公布了前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其中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尤为抢眼。数据显示上汽该季度总营收1425.6亿元,同比下滑25.58%,而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则暴跌93.53%,下探至2.79亿元。
作为一个连续18年冠绝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的上市公司,上汽集团单季度的净利润竟然只有2个多亿元,简直用断崖式下滑都不足以概括其悲惨现状。将时间线继续拉长,上汽集团近五年的销量整整急跌200万辆,市值蒸发超2700亿元之多,堪称崩盘。
对此上汽集团表示:业绩下降主因是燃油车市场萎靡,价格战激烈,导致公司营收减少。
除去上汽外,广汽、长安等一众老牌车企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从营收到利润,国内传统车企仿佛迎来了至暗时刻。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国产老牌车企会就此一蹶不振吗?
上汽的十年2006年,上汽集团迎来历史巅峰时刻,全年销量突破122.4万辆,接连实现了对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国有央企的突破,成为全国最大汽车集团。这是一个地方国有车企创造的辉煌奇迹,此后十八年,上汽集团的NO.1宝座无人撼动。
2018年国家全面推行国六标准排放以及双积分管理政策,中国汽车市场随即进入一片寒冬,各大车企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同年上汽集团却逆风而上,对外交出了全年销量705万辆的火爆成绩单。
这个数据是一汽和东风两大公司的销量总和,在那一年,全国每销售4辆新车,就至少有一辆属于上汽集团。
好景不长,2018年是上汽集团最后的巅峰。2019年上汽销量下滑至623万辆,次年再度下滑到560万辆,2023年上汽财务报告中的全年销量甚至只有502万辆。要知道十年之前,上汽的年销量高达510万,这十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上汽却原地踏步,一夜回到解放前。
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零售销量为323万,如果进行乐观预测,其全年销量可能会达到440万辆,果真是辉煌不再。销量的下滑也必然导致市值的下跌,2018年巅峰时刻,上汽总营收突破9000亿元,净利润高达360亿元,市值逼近4400亿元,可谓是独步全国、羡煞旁人。
但截止到今年6月,上汽的市值仅剩下1630亿元,别说全国第一了,甚至还不到比亚迪的1/4,满打满算也只有长城市值规模的70%上下。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入局,传统汽车的下滑已经是人尽皆知,可上汽衰败的如此迅速,还是超出了寻常人士的认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很简单,合资造就了上汽,也毁了上汽。上汽销量有三大支柱,分别是上汽麾下的通用、五菱、大众。但近些年自主品牌的崛起极大的蚕食压迫了合资市场,上汽的三驾马车首当其冲受到了严重打击。
2023全年三大品牌的总销量仅有361万,较2018年峰值期下降整整250万辆,今年甚至传出上汽通用生产线员工被“放假”3个月的传闻,可见上汽合资领域的现状萧条到了何种地步。
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团需要紧急转型。前不久上汽集团发布了新能源三年行动计划,提到2025年前,要将上汽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到35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至少达到50%,初步完成新老赛道的动力切换。在接下来两年中,上汽制定了三大电动化目标:第一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二混动驱动的热效率提高到46%;第三纯电的能耗每千瓦时高于12公里。
当目标落实到实际行动,我们也能看到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确做出了不少努力。今年5月,上汽发布了第二代技术底座。该技术针对实际体验和驾驶场景需求,对电车进行了深度解析,提升高阶智驾和高效驱动等功能体验,使其具备强大行业竞争力。
其全新的星云、珠峰、星河三大整车技术底座,针对不同方面数据均作出了显著提升。星云纯电平台实现业界领先的12公里度电续航,同时让整车制动相应时间提升40%,行驶稳定增加20%。珠峰机电一体结构不仅做到了3.75kWh/L的油电转换效率,还实现了超低碳排放。星河电氢结构则聚焦于氢能源汽车,以实现真正零碳零排放的伟大目标。
除此之外,上汽还推出了全新的蓝芯混动系统,能提升10%的系统效率。全新魔方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 wh/kg,热箱温度200℃及针刺情况下,电芯不起火不爆炸,具备极高安全性。十年以来,上汽在智能电动领域的投入累计高达1500亿元,掌握了2.6万项专利,大刀阔斧的杀进了新能源领域。
只希望眼下上汽只是陷入了一时的低谷,而不是就此一蹶不振。让我们一同期待,当年的中国第一车企能重振旗鼓,卷土重来。
关于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其实就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格局而言,不仅是上汽为首的传统车企陷入了亏损,一众新能源车企也在面临着有亏无赚的局面。今年前九个月,我国汽车市场总收入7.35万亿,利润3360亿元,其中收入同比增长3%,但利润却反而下降1.2%。
这说明车企们的销量虽然越来越红火,但赚的钱确实越来越少。国内天天高呼工业崛起了,但工程师和工人薪资一分未涨,资本家们也在面临巨额亏损,这钱到底让谁赚了呢?
客观分析,价格战是导致国内汽车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的主因。今年前八个月,我国燃油车型平均降价幅度11%,纯电车型降价幅度是15%。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车企们将利润让利给了消费者,广大百姓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好的车。
从单个车企来看,相较于2023年数据,特斯拉的单车利润下降了8000多,宝马下降了2.4万,奔驰少了6500元。国内像长城的单车利润有1.28万,理想只有9千,而小米宣称每卖一台要亏6万,蔚来则表示单车亏损高达8.8万。
生意人的言论当然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最起码足以证实中国车市企业的单车利润的确被极大稀释了。
多数车企的利润降低,一部分十让利给了消费者,另一部分则是集中转移到了个别车企。像比亚迪,奇瑞的财务数据就出现了明显利润上涨,比亚迪的前三季度利润高达252亿,同比上涨18%,所以目前车市格局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国产车企明显又在不断挤压合资车的份额。
从目前的数据趋势来看,这些赚钱盈利的车企,主要是靠销量的上涨堆积起来的利润,销量越多规模效应就越强,打起价格战来也更加的得心应手。
而对于另一些新势力车企而言,想要长远的立足下去,现在绝对不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时候,甚至还要加大研发力度,后期产品力提升且得到市场认可之后,才能追求利润率的提升。销量上去了,批量化生产自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才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去争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空前激烈的中国车市内卷期,又有哪些车企将安身立足,几家车企就此淘汰呢?可以在此分享一下您的见解。
信息
中工汽车网:暴降93.53%,前“车企一哥”跌了
中大商业评论:谋变丨“新四化”浪潮下传统车企谋变正当时
新浪网:暴跌93.53%!“车企一哥”迎来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