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发布会介绍了三门峡市“坚持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加快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蝶变”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有记者提问,作为仰韶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三门峡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仰韶文化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三门峡市副市长杨红忠表示,近年来,三门峡采取了申遗、立法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等多项措施,高水平推进仰韶文化遗产保护、活化转化和对外传播。
措施一
做好发掘保护,深化阐释研究
“我们成立了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投资8600万元改善文化保护工作条件,同时制定出台了《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支撑。”杨红忠介绍,做好发掘保护,深化阐释研究,是三门峡市做好仰韶文化保护工作的基础。
一方面,三门峡市积极参与国家、省市重点考古发掘项目,承办全省“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协商座谈会等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实地交流,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等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课题,进行考古调查和成果研究,提升研究阐释水平,以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
另一方面,三门峡市深化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陶瓷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着力破解人才、技术难题。加快推进仰韶文化申遗,扩大仰韶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措施二
加强活化利用,推进文旅融合
杨红忠介绍,近年来,三门峡市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加强对仰韶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工作,强力推进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建设,积极融入全省世界级大遗址走廊建设。
在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机制方面,三门峡市鼓励全市文化文物单位推出仰韶彩陶纹饰服装等精品文创产品,推出云听仰韶系列线上科普活动等社教活动,进一步突出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新性表达。
“近年来,我们也在大力发展研学经济。”杨红忠介绍,仰韶村考古遗址被省文旅厅收录到“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华夏溯源—最早中国研学之旅等研学线路。
此外,三门峡市还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市级研学旅行基地(营地)20个。
措施三
坚持扩大声量,讲好出彩故事
杨红忠表示,三门峡市注重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壮大外宣声势,紧盯大报大台大网,充分借力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优势,持续提升仰韶文化的知名度,叫响“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品牌。
据介绍,三门峡市广播专题《仰韶曙光照亮民族百年寻根路》荣获河南省城市台新闻奖一等奖。
“同时,我们也积极在郑州、西安等地开展推介。”杨红忠表示,三门峡市积极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以及“仰韶之春”“仰韶之夏”考古研学周,推出“庙底沟遗址发现70周年展”“庙底沟之花——仰韶彩陶文化创意展”等专题展览,加强与沿黄九省(区)的区域城市协作联动,借势借力、引流蓄势。
“通过以上措施,三门峡不断擦亮‘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品牌,打造仰韶文化传承保护区文化地标,让仰韶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展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桥梁。”杨红忠表示。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