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周煦之
我们呼吸的空气,每天都在持续不断的逃离地球。 它们是怎么逃走的呢?科学家发现,双极电场是帮助大气逃逸的“隐秘推手”之一。 双极电场究竟是什么?它还有什么作用?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叫大气逃逸。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都在持续不断的逃离我们的地球。当然它们的逃逸不算很快,每天也就是几百吨的样子,但如果我们考虑地球几十亿年的年龄的话,其实逃出去的粒子就非常多了,以至于它们完全可以影响一颗行星的演化过程。比如我们的邻居火星,现在看起来就是一片沙漠,蛮荒之地。这是因为火星大气很稀薄,在这么低的大气压下,水甚至都不能以液态形式存在。但历史上的火星是有水的,这个可以从各种峡谷或者三角洲的地貌中看出来,这也意味着火星在几十亿年前曾经拥有一个浓密的大气层。那么这些大气的粒子都到哪里去了?简单的说,逃走了。
那么它们是怎么逃走的呢?大家可能知道,任何一个东西要逃离地球,或者说要摆脱地球的引力,都需要达到一个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公里的样子。当然对于不同的行星这个速度不一样,在火星,第二宇宙速度要低很多,每秒5公里。所以火星粒子更容易发生逃逸,这也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火星现在和地球这么不一样,因为逃逸的粒子太多了。
但另一方面呢,也不是每一个粒子,只要速度够高就能逃走。比如说在地球表面,如果有一个粒子速度非常快,它会不会逃走呢?不会,因为它很快就会撞上另一个粒子,然后再撞上另一个,慢慢的能量就消耗掉了。所以只有在大气密度比较低的地方,因为粒子之间不太容易发生碰撞,这些高速运动的粒子才可以逃走。那么哪里的大气密度才够低呢?高层大气。对于地球来说,大概要到500公里的高度。在这里释放一个粒子,只要速度超过11公里每秒,它就能逃出地球。
现在人们已经研究发现,有很多机制都可以促使大气粒子逃离地球。比如说,如果有一个机制能让大气温度提高,尤其是高层大气的温度提高,那逃逸率就会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反映的其实是粒子的平均能量,温度越高,就会有越多粒子速度可以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导致逃逸。具体的机制呢,太阳辐射就不说了,提高温度嘛。还有一些光化学过程,光子携带能量去撞击高层大气的分子,把它们撞成高速运动的原子或者离子。甚至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也可以撞击高层大气,产生类似的效果。那么这篇论文呢,讲的就是另一种导致大气逃逸的机制,叫双极电场。
这种电场导致的逃逸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会作用于中性粒子,而只能作用在带电粒子上。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在高层大气中,有些分子会被电离,变成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大家可能也知道,在几百公里的高度有一个区域叫电离层,这里无线电波会反射,导航信号会偏转,都是因为电离层里有很多的带电粒子。但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电子是非常轻的。所以哪怕在同样的温度下,电子的热速度比离子要高很多。所以可以想象,在高层大气中,电子会迅速的向上运动,试图离开地球。离子因为重很多,就会被拖在后面。
但这个过程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旦离子和电子分开,离子在下面,电子在上面,空间中就会形成一个电场,由下方的离子指向上方的电子。这个向上的电场就叫做双极电场。它的效果很明显,会把电子往下拖,同时会把离子向上拽。所以这个机制会促进离子上行,首先帮助它们到达500公里左右的高度,然后如果这些离子足够快的话,还可以直接逃逸出地球。
这个机制其实人们很早前就意识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双极电场会导致所谓的极风,polar wind,极区的风。也就是说,南北两极上空的离子会在双极电场的驱动下,沿着磁力线逃离地球。但这个机制很长时间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是因为双极电场非常微弱,大概在微伏每米的量级,或者说高度变化了几百公里,电位的变化可能只有零点几伏特。所以人们之前测不出来。但这个电场到底有多小其实又很重要,因为只要电场稍微强一点点,导致的离子逃逸率就会高很多。这篇文章的亮点就是成功的测量了双极电场的大小。
这个电场的测量是由美国“耐力”号探空火箭来执行的。这个火箭的核心仪器叫做光电子谱仪,它直接测量的其实不是电场,而是在地球大气中产生的一种很特别的光电子。这种光电子来源于太阳辐射中的一条特定的谱线,30.4纳米的氦II谱线,所以这种光电子产生时的能量也是固定的,24.09电子伏。当然因为双极电场的存在,这些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能量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呢,这种电子的产生只会发生在一个很窄的高度范围内,也就是250到300公里之间。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测量出这种光电子的能量随高度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每个高度的电位是多少,也就可以反推出电场的大小了。
这个火箭的测量从250公里高度开始,一直到最高点770公里,然后又下落到70公里,信号消失。得到的数据就是这种光电子的能量随高度的变化曲线。作者做了一些修正和拟合,发现双极电场的强度大约是1.09微伏每米,当然这里有一些不确定性,不过总体来说比之前的理论预测稍大一点。根据这个双极电场的大小,我们还可以想象,如果在250公里处释放一个初始能量为0的氢离子,那么这个氢离子就会在双极电场的作用下上升,并在770公里高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说,这个双极电场的存在足以解释氢离子的逃逸。当然,如果要解释氧离子逃逸的话,还需要一些额外的加速机制。
这个工作非常漂亮。首先这个方法非常独特——我之前从没有想到过,人们可以用这种间接的手段来测量空间中如此微小的电场。其次,它不仅证实了理论,还为理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数据。因为双极电场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地球,也同样适用于其它行星,包括火星,所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人们对行星大气以及宜居性的演化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