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必须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作为医圣故里、中医祖庭,南阳市肩负着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扛大旗、走前列的重大使命。
10月31日上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南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路红卫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南阳市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近年来,南阳市以建设全球中医文化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两地一都”为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努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文化引领,打造中医文化圣地
“仲景文化作为南阳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文化标识,是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必须打好的一张‘王牌’。”路红卫表示。
路红卫介绍,在弘扬仲景文化方面,近年来南阳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仲景文化建设工程。以医圣祠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689亩,集文物保护、收藏展览、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医圣文化园,一期工程今年5月开园以来,累计吸引国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成为拜谒医圣、研学观光的网红打卡地。
二是实施仲景品牌提升工程。南阳高举仲景文化大旗,连续成功举办16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11届仲景论坛、两届医圣拜谒大典,打造了“一节一坛一典”特色品牌,仲景节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是实施仲景文化传播工程。南阳创新开展仲景大讲堂、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等“六进”活动,累计建成张仲景博物院等3个国家级、丹江大观苑等3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浓厚氛围。
“特别是,我们在全国率先创设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把中医药服务搬到街头广场、送到群众身边,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被全国多地借鉴推广。”路红卫介绍道。
服务强基,做优中医诊疗服务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服务群众健康是根本。
近年来,南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了“六个一”项目,努力让群众看中医更方便、更省钱、更有效。
“六个一”即为,建设一所一流中医药大学、打造一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一批名院名科名医、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搭建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一个防治康养特色服务模式。
其中,一是围绕打造一流中医药高校,高标准筹建了总占地3000亩的河南国医学院,目前已具备验收条件。
二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建设了首个落户地级市的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运行质量居同批次项目前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医疗服务。
三是积极推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中医院达到74家,中医诊所近千家,开放中医床位数11131张,三级以上中医院6家、三甲中医院3家,规模全省第一。
四是大力实施仲景人才项目,聘请张伯礼等34名院士、国医大师、知名专家为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顾问,利用仲景书院累计培养本土经方人才132名,全市现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0182名,其中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2名、河南省名中医4名、南阳市名中医56名。
五是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南阳被列为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三个核心基地之一,累计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7个,近年来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六是立足防未病、治已病,积极探索防治康养南阳服务模式,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和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获得感。淅川、唐河、卧龙等县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同比下降了5%左右、医保基金支出同比下降6%以上,该做法被评为2023年度《医疗蓝皮书》全国5个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支撑,培育千亿级产业链群
推动中医药传承振兴,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化发展。
立足中医药底蕴深厚、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等优势,南阳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产业来抓,高标准开展了名药、名企、名园、名艾、名展、名城“六名”塑造行动,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路红卫介绍,去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400亿元,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南阳上榜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入选国务院30个知识产权强国典型案例。
“比如,在种‘名药’上,我们以‘药材好、药才好’为理念,强力实施宛药振兴计划,集中建设伏牛山—桐柏山中医药产业走廊,努力打响‘道地宛药’品牌。目前,全市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品种达83个、面积195万亩,年产值8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路红卫说。
在塑“名企”上,南阳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坚定不移支持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规上中医药企业达到55家,宛西制药跻身2024全国中成药工业综合竞争力50强。
在育“名艾”上,发挥南阳艾品质优良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艾草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世界艾乡”。近期,“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河南省近6年来、南阳市16年来唯一获批产品。
目前,全市艾草种植面积达30万亩,注册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批发零售企业3132家、服务机构393家,艾产业产值180亿元,艾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70%以上。
在创“名城”上,依托中医药资源和老界岭、宝天曼等生态资源,南阳积极发展中医药+养生养老、食疗药膳、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努力打造康养名城。
目前已建成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19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5个。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定位,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持续做好‘医、药、文’三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全球中医文化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努力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路红卫表示。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