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以何种结构组成,将在轨执行哪些任务?第四批航天员训练情况如何?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
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加入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蔡旭哲执行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宋令东和王浩泽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两人都是“90后”,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其中,宋令东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浩泽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也将成为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
目前,船箭飞行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空间站组合体状态正常,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11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重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3次飞行任务。
任务主要包括: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
此外,在空间站建成两周年之际,将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介绍空间站入轨以来开展科学与应用任务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2名港澳载荷专家入队
今年5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他们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其中,2名载荷专家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目前已全面融入团队。
第四批航天员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未来还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2个月来,通过重点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基础理论学习和针对性体质训练,组织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活动,使他们快速进入新角色、新状态。
关于太空开发国际合作,林西强在发布会上介绍,天宫空间站拥有丰富的科学应用资源和完备的支持能力,神舟载人运输系统和天舟货运系统具备可靠稳定的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能力,是开展国际合作的绝佳平台。“目前,我们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首批应用项目正在轨开展实验,同时还在与有关国家推动实施更多联合实验研究、磋商选拔训练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