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做企业可靠的"牵线人"!摩根大通黄健:中资"产品力"具备强竞争性

IP属地 北京 编辑:孙雅 券商中国 时间:2024-10-27 19:05:0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着新的版图。

根据商务部和外汇局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18.5亿元人民币,比2022年增长5.7%。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791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9169.9亿元人民币,增长16.7%。

随着出海步伐的加快,风险合规把控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议题也日益成为中国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证券时报·走进摩根大通,专访了恰逢海外出差归来的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大中华区主管黄健,就中国企业出海当前的种种新风向以及ESG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

黄健指出,从出海的趋势来看,中国企业出海的趋势从之前的单纯寻求市场、技术和资源,到近年来注重品牌建设和供应链整合,其业务形式和渠道都更加多元化。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及游戏开发等中国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海外市场是这些中国企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他提到。

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大中华区主管黄健

中资“产品力”具备强竞争性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全球趋势,哪些行业或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黄健:中资企业出海的确是一个大趋势。这几年企业海外投资最大的一个话题就是怎么出海、去哪里,找准出海点很重要。此外,很明显,民企出海的迫切性更强,宏观上看他们有这个需求:国内的市场供给侧产能非常大,中国有最全的产业链,能够把产能很快地拉起来,一旦拉起来之后,除了满足内需之外,一定是要走向海外市场的。

中资出海已经走了一段路程,不是在今天刚刚“启航”,我们也可以看到产业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从过去出口加工密集型产品,转到电子产品、手机、汽车等最重要的工业产品门类。这些产品的销量在国际市场进一步打开的话,对中国企业来讲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变。

我最近去了东南亚出差,感觉那里非常欣欣向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落后于中国,尤其基础设施各方面的差距很大,但是从整个活力来讲,东南亚市场人口十分年轻,消费力和人均GDP虽不及中国,但增长非常快,慢慢地也出现了稳定的中产,消费力有所提升。

我观察到,东南亚的年轻人有很强的消费冲动,需求也多,尤其对新的电子产品、汽车充满好奇心。

证券时报·记者:对比全球多个市场来看,您觉得中资出海趋势有没有一些变化?

黄健:很明显的差异在于产品力的提升,目前中资企业的产品力确实在海外具备竞争力。比如说,比较中国跟韩国的电动车品牌,中国品牌的性能、配备可能更好,有些价格还卖得便宜一点,所以产品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

当然从不同市场来看,虽然我们有些产品确实在技术、性能各方面都不错,但毕竟在海外耕耘的时间短,尤其汽车很注重品牌效应,而韩资、日资企业都已经布局多年了。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不像以前的出海模式,主要是两个目标:一个是出口资源、矿产,第二是纯销售型的,就是去卖产品。现在出海不仅是单纯卖产品,还要考虑在当地品牌的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整合,提高产品的本土化。产业升级很重要,企业要有一个综合性的,多战略、多路径、多产业的战略布局。

风险与需求并存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出海”企业比较突出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哪些,从银行高管的视角去观察企业家们,他们有哪些需求共性和特点?

黄健:企业家最终还是看产品落地——是否被本地接受,需要改进什么地方,以及能不能达到销售目标,其他的包括如何降低成本,以及产业链配套等。

从金融服务需求来看,一是跨境资金管理。随着企业全球业务的拓展,他们对高效的跨境资金管理需求日益增长。企业希望获取一站式解决方案,比如自动化的跨境支付、集中化的现金池管理以及多币种账户服务等,目的就是优化资金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是外汇管理。中国企业在全球布局中会接触不同市场的业务,随之面临多币种的汇兑需求,也可能面对很大的外汇风险敞口。在这方面,金融合作伙伴就可以通过远期合约、期权等金融工具帮助他们对冲汇率风险。

三是,要想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跨境融资也必不可少。企业可能通过银团贷款,贸易融资、信用证开立、保理等融资授信服务,为他们的国际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此外,还有些企业考虑寻求投行业务或与资本市场的配合, 比如寻求IPO上市、股票增发、发行债券,或者是收并购等等。

最后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资金增益。现在企业对海外盈余资金的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金融机构量体裁衣地设计、提供不同种类的投资产品,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黄健:首先是地缘政治的风险。比如说今年全球约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已经或者将要进行换届选举,这可能影响当地的行业政策乃至企业的经营环境。比如海外市场的税收、进出口政策有了变化,企业的业务计划肯定要变,这将带来很大的不确定。

第二是产品风险,产品的接受程度,跟当地的融合程度。毕竟品牌建设需要时间的沉淀,所以,中国企业不能急躁冒进,还是需要去沉淀,相信有投入才有产出。

除此之外,还有法律法规的风险、汇率风险、供应链风险、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等等。

风险的组合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很多不同的因素,并且总在持续的变化当中。有的中资企业可能出去十年了,但因为市场、法规等变化又得重新布局,重新来过。所以,如何针对瞬息万变的局势很快地调整战略是企业的重中之重。

多方共营良好出海环境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中国企业出海及相关配套政策,有何建议献策?

黄健:我个人觉得,有些情况需要国家层面出面协调,不是单一企业就能做到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当然,政府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对辛勤勇敢的中国企业家来说,就怕没路,只要有一条路,他们就能走出来。接下来,比如相关部门可以考虑跟企业进行更多的对话,了解企业实际出海的困难和痛点,并综合考虑在符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如何在当地市场更好地协调,解决他们实际的难处。

又比如说RCEP,跟更多国家签署贸易互利互惠条款,加强国际合作等,积极推动这些政策,不仅能让中资企业享受更多海外市场的空间,也有助于进一步放开我们的市场,让国内的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证券时报·记者:摩根大通如何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实践?

黄健:摩根大通集团很早就开始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布局,公司设定了目标,在2030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和撬动1万亿美元融资,以推进气候行动和其他绿色倡议,并将其作为我们提供2.5万亿美元支持可持续发展大目标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摩根大通是最早牵头编写绿色债券原则、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原则的银行之一 ,在ESG债券市场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我们比较早就跟很多中资企业交流可持续发展这个重要议题,一直在帮助他们进行绿色转型和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融资。从“3060”目标定下来之后,我们看到中资企业对此有了更迫切的需求。中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进步非常快,更多企业在融资上也有更多这方面的考量和安排。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出海企业来说,您觉得绿色的意识或者迫切的转型需求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黄健:大家这方面的观念是进步很多的,除了有些行业本身有法规的要求,也有企业是出于自身的要求,低碳从自己做起—— 碳足迹、零排放,实现绿色转型。这背后其实是企业复杂的综合考量,比如投资者关系,政府关系,海外展业对ESG的强行要求,消费者观感等等。投资人也会看公司,尤其上市公司ESG评分到底是多少,这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

做企业可靠的“牵线人”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摩根大通公司合并了服务中小型客户的商业银行业务和服务大型客户的环球企业银行业务,这是摩根大通全球非常重要的策略,对于你们服务中国企业出海有怎样的影响呢?

黄健:为更好地服务处于不同生命周期、规模大小不同的客户,我们今年在业务架构上做出了重要调整,将商业银行业务融入了环球企业银行架构中,整合了对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创新经济企业以及跨国企业在华分支机构四大业务版块的全覆盖。

所以,在新的架构下,我们环球企业银行业务覆盖的客户群从成长性企业开始,一直到全球大型企业,提供契合他们不同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种服务——从帮助客户管理流动性,优化支付,资金增益到海外扩张,战略性并购,再到进入当地的资本市场等。

这就跟我们刚刚谈到的很多对出海中资企业的服务相吻合了。近两年我们关注到国内更多的中型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比如清洁能源企业。他们之前体量都不大,但是成长得很快,其中也有很多企业有强烈的出海诉求。

此外,还有更多新兴行业,比如电商、金融科技、游戏这些创新型企业,尤其是电商平台企业成长迅速,他们几年前可能还没有海外需求,但忽然一下子成长了,也开始考虑探索、覆盖海外市场。考虑到跨境业务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所在,所以我们环球企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增加了新的服务对象,对中资企业覆盖面更广了,特别是创新经济企业以及各类出海企业。

对于通过出海积极拓展业务版图的中资企业来说,我们相信这种新的业务架构,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这样的业务调整也有助于我们贴近企业,了解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充分利用我们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资源优势陪伴他们一路成长,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为他们的全球化之路保驾护航。

证券时报·记者: 作为摩根大通的高管,您认为贵行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哪些独特的价值/优势?摩根大通如何定位自己在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市场地位?

黄健:我们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从支付、结算、外汇、贸易融资、开证、并购,到资本市场融资等等。

除了金融服务之外,我们也为企业的其他风险管理提供协助。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也可以算是一个“牵线人”,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落地:比如看到哪些好的企业最佳实践可以分享给“后来人”,并且介绍相应的资源;此外,摩根大通可以通过本土的服务团队为企业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提供很多信息参考等。

举例来说,我们在整个中东地区展业有100多年了。今年,摩根大通庆祝了在沙特展业90年,我们在沙特是少数几家外资行中唯一拥有投行和商行全牌照的机构。

在沙特,除了传统的油气行业之外,在基建领域投入非常大,具有很强的产业诉求,因此中资在当地布局其实契合了他们的发展需要。第一,中资有技术、有产业链,第二有基建的优势,所以可以双方优势互补。

当然,中资在沙特的业务非常多元化,包括油气、建筑、新能源,风电、光伏,也有电商、游戏乃至物流等。随着沙特市场世俗化步伐的加快,消费者对娱乐、游戏、短视频需求很大,中资企业针对当地的市场推出一些量身定制的游戏和影音产品,也获得了较大的关注。

责编:刘艺文

校对:李凌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