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科创会客厅|SynVista创始合伙人屠枫:新能源出海至少还有3至5年窗口期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深圳商报 时间:2024-10-26 19:31:13

·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罗凯燕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全球能源转型、国际市场对“新三样”产品需求旺盛、中国“新三样”竞争优势显著等诸多因素叠加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抢抓出海机遇。

当前,新能源企业出海现状如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出海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出口和出海有哪些本质不同?在2024年10月17–19日举行的2024第四届先进电池产业集群论坛上,企业出海作为行业趋势,成为热议话题之一。新能源国际性平台公司SynVista创始合伙人屠枫先生该话题做主旨报告,并在会后接受了·读创客户端记者的专访。屠枫介绍,虽然当前很多新能源头部企业已经布局海外,但从整体来看,相关业务仍属早期阶段,至少还有3至5年黄金窗口期。屠枫提醒,虽然国内新能源产业拥有人才、技术、供应链、成本等诸多优势,但出海之路并非坦途,需要面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全球化的供应链再造、跨文化的管理问题、国际化企业的组织能力建设等多重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与挑战,屠枫分享了自己的“方法论”。

新能源出海是优需互补互利共赢

屠枫,SynVista创始合伙人、原宁德时代市场体系联席总裁、清华大学碳中和理事会理事。多年来,致力新能源市场分析研究及新能源企业出海落地工作,具有丰富的市场分析和实践经验。屠枫介绍,随着近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产品、技术、产能等已经领先全球,国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偏低的情况。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补能体系完善度以及储能产业发展成熟度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中国市场,结合全球能源转型、能源安全、成本考虑等因素,新能源产业在海外的发展优势巨大。“如果能帮助企业保持国内竞争力的同时,开拓海外蓝海市场,或许是解决当下行业内卷问题的一个出路。”屠枫表示。

虽然国内新能源企业很早已经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外贸“新三样”出口也于去年突破了万亿元大关,但“出口”和“出海”并非同一概念。屠枫强调,“出海”不仅要把产品带出去,还要解决就地制造、就地服务以及长期运营的问题,需要完成从一家中国企业变成一个国际企业的蜕变升级。相对于出口,出海更能帮助企业有效制成本和效率,提升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助力企业长效发展。

屠枫认为,虽然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在抢抓出海机遇,但从全球市场供需情况来看,这一业务尚属早期阶段。“根据我们对全球市场的观察和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领先全球3至5年。这意味着,我们至少还有3至5年的海外布局窗口期。”屠枫认为,一方面是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巨大优势,一方面是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需求,两相结合,便是水到渠成、互利共赢的事。

前景广阔 挑战不少

屠枫表示,尽管我国新能源出海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地缘政治层面的挑战尤为突出。尽管海外客户无法避免使用中国的产品,但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制造、自己生产、自己研发的诉求。此外,各地政策律法、经济文化各不相同,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同的风险和挑战。

全球化供应链再造问题也是出海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国内,我们的新能源产品产品基本都已经有完整、丰富的供应链支撑,但到了海外,往往需要面对供应链缺失和优化问题,这要求中国企业在出海前,对目标市场的供应链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和整合。“目前,我国一些领先企业在海外建设产业园和生产制造基地时,通常都会把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供应商一起带到海外,并结合当地情况,对供应链进行国际化优化,以确保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屠枫介绍。

屠枫介绍,很多地区还有属地化制造要求,并给出时间表和控股比例等,需要企业具备平衡和兼顾各方利益,处理各方关系的能力和智慧。

企业出海,还面临跨文化管理和长期运营的问题。中国企业要完成从中国企业到国际企业的蜕变升级,需要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建立健全海外管理和运营体系,确保在海外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解决以上问题、应对以­上挑战,需要企业做好哪些准备,具备哪些能力?屠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从战略上提高重视,主动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沟通和合作,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和规则,做好深度尽职调查和系统战略规划。同时,在具体执行上,要具备和建立以下五大关键能力。

一是应对风险和整合各地资源的能力。不同地区会面临不同的地缘政治风险和资源结构,怎么平衡关系、整合资源、分配利润,有很多技巧要去探索。二是拿订单的能力。如果出海不能拿到订单,便没有办法在海外生存。三是跨文化的组织建设能力。企业出海不可避免的要和海外的合作伙伴、海外的员工打交道,因此,需要培养一批能够很好地驾驭全球性公司的人才团队,提升企业跨文化组织建设能力。“企业出海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要能够融入当地、扎根当地、服务当地,不断提升企业美誉度和竞争力。”屠枫表示。四是定制化能力。国内企业的优势产品都有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也通常希望将这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推广到海外。但海外各地区的情况往往跟国内不同,客户的关注点也不同,因此,需要企业具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产品、技术等进行优化和定制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五是协同力。近年来,在新能源企业出海的实践中,产业集群发挥了较大的平台作用。通过集群的聚合效应,加强了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促成了很多信息、资源、经验的共享,对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屠枫表示,企业出海是一项需要上下游高度协同,多方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的项目,因此,需要企业和相关的产业集群发挥聚合力、提升协同力,成链成团,抱团出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