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宁德时代:燃油车3年后不复存在!零跑:附议!丰田大众要哭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孙雅 电动车公社 时间:2024-10-25 13:12:56

今天,在宁德时代的新品电池发布会上,市场部总经理罗坚发表了一个“暴论”:

“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全面电动化,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完成!”

无独有偶,一向低调的零跑汽车CEO朱江明,也在前几天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国内汽车市场非常卷,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非常快。我们认为三年以后,国内纯燃油车(新车)可能就不存在了,或者是纯汽车爱好者才会保留的产品。”

车圈最敢说的余大嘴,则是把燃油车比作“智能机时代的功能机”,认为“功能机的时代会很快结束”。

但不管大家嘴上怎么放狠话,身体却都很诚实。

前段时间密集上市的6台SUV——乐道L60、极氪7X、智界R7、阿维塔07、智己LS6和岚图知音,看都没看燃油车一眼,而是把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特斯拉Model Y!

(结果李斌先被友商背刺了)

那么,“三年后消失”的燃油车,真的已经不配当国产新能源的竞争对手了?

未来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又会如何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背刺、围攻!胜者为王?

在社会学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鸿沟理论”,讲的是新技术出现并持续发展的过程。

一开始,在那些热衷于创新的人的带领下,只有少部分思想开放的人能看到新技术的亮点,也愿意进行尝试。这部分人占比差不多有15%;

如果这项新技术能够带来不错的体验,获得那些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能顺利跨越鸿沟、进入主流市场,渗透率达到50%。这时技术扩散的速度,也是整个周期中最快的;

当新技术的可靠性得到验证之后,之前还在犹豫的保守主义者会开始拥抱新技术,但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新技术的增速,也会逐步放缓;

但不管怎样,都会有一小部分人坚持自己的固有观点,拒绝新生事物。

最近几年的新能源渗透率,完美契合了这个曲线的前半部分,也意味着我们正处于“50:50”的时间节点上。

如果说之前的新能源已经凭借体验感、获得了早期实用主义者(新能源用户)的认可,那之后的新能源就得凭借硬实力,逐步扭转保守主义者(燃油车用户)的“刻板印象”了。

最近新能源激烈的内卷,也是从增速最快的“做大蛋糕”阶段、转到增速放缓的“瓜分蛋糕”阶段,所发生的必然结果。

在这一背景下,销量、单价都遥遥领先的特斯拉Model Y,手握着新能源最大的利润,理所当然地成了所有人的众矢之的。

(销量榜单前十中,只剩4台燃油车苦苦支撑了)

至于战果如何,或许可以从周榜中一探究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Model Y的周销量都在1.5万台左右,稳如老狗;

转折出现在9月第四周,这个特斯拉三季度末冲量逼订、集中交付的时间点——

“六大派”抓准了这个最脆弱的时候,用密集的上市节奏吸引特斯拉潜在用户的注意力,然后分别凭借“补能、功能、智能、驾控、设计、三电”的优势,对特斯拉形成合围之势。

成果也堪称显著:Model Y最近5周的平均周销量滑落到了1.2万台,降幅高达20%!

交付周期也缩短到了1-3周(意味着现有订单已经消耗完毕,销量全靠新增订单)。

新能源这边,属实是神仙打架;燃油车那边,却是另一片光景。

02. 维权、倒闭!败者为寇?‍‍‍‍

我们先来看关注度最高的豪华品牌市场。

很多人知道的是,问界M9已经连续6个月蝉联50万以上车型销冠;

(最新的销量海报,已经把蝉联信息放到底下去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问界M9是真抢走了不少宝马X5(L)的销量!

(宝马X5的销量巅峰,永远停留在了今年1月份)

抛开新能源有目共睹的产品力不谈,豪华品牌自身的傲慢、硬生生把用户“作”没了,或许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位斥资215万元购买迈巴赫GLS的车主,就遭遇了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提车仅两天,中控台就出现了异响;10天后,A柱竟然开始漏水!4S店把车拆了个七零八落,也没能解决问题。

虽然情况十分糟心,但这时的车主依然保持着理智,仅仅是向4S店提出了换一台新车的需求,甚至还愿意补旧车和新车之间的差价,来弥补店里的损失!

可以说是神仙客户了。

可奔驰,却给车主当头浇了一盆凉水:补差价可以,得补65-80万才行……摆明了把车主当肥羊宰。

于是,这位“冤种漏水车车主”不得不披上尊贵的三色雨棚,开启了自己的漫漫维权路。

由于整个事件过于奇葩,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有着类似遭遇的奔驰车主们一起披上了三色雨棚进行声援,甚至演变成了一种潮流“穿搭”,非常魔幻。

而奔驰,是这么回应的:

直到社长发稿时,此事依然没能解决。难怪奔驰官方账号会被正义的网友们定向爆破,不得不关闭评论区了。

“不坑穷人”的,不只有奔驰。

隔壁宣称“不打价格战”,先涨价保利润、后降价保销量的宝马,不仅把购车用户折腾得够呛,也给自家经销商折腾没了好几家。

就在昨天,宝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宝关门,天津天宝、厦门中宝也步了星德宝的后尘,因资金链断裂,被宝马官方解除授权。

不仅员工工资拖欠数月,数百位车主也被拖欠购车定金、售后储值及权益也全部作废,涉案金额至少达千万级。

在种种“自杀式操作”之下,豪华品牌光环不再,这才是销量大幅度下滑的根源。

豪华品牌尚且如此,其他合资品牌的处境可想而知。除了BBA降价的挤压、新能源的竞争之外,还要面对自主燃油车在成本和售价上的降维打击。

(瞄准合资的奇瑞,国内油车的月销量也要突破10万台了)

既然产品更新已经跟不上时代,那么经销商门店改旗易帜,也就成了必然。

03. 海外,燃油车还有活路吗?

目前,全球汽车品牌同样形成了“六大门派”。

咱们这派就不说了,all in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成果有目共睹,车企端的技术和产品都在多点开花,零部件产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全球一流,正在向尖端技术进行突破。

我们主要聊聊其他国家和地区。

先说和咱们最像的欧洲车企,目前的大方向同样是all in电气化。但区别主要有三点:

一,欧盟坚持2035年禁售燃油车,目标更加激进;二,不做增程式车型,认为技术落后;三,智能化水平堪忧,必须寻求外部(主要是中国品牌)支持。

想进一步了解的小伙伴,戳这里:只有中国才能救大众!命悬一线的保时捷,要靠小鹏和上汽拯救?

咱们隔壁的日系车企属于独树一帜,以省油为主,站队“大内燃机+小电池”的技术路线。即便丰田的旗舰车型雷克萨斯LX700h,也是3.5T内燃机+10AT+电机的HEV。

要不是各国政策催生,丰田/本田甚至不会在HEV的基础之上,推出PHEV。

相比之下,美系车(以及澳洲车企)就有意思了。

或许是因为汽油相对便宜,或许是需要更大的车内空间,或许是因为雪季和糟糕的路况需要四驱,也或许是混动技术很难赶超日系,美系是为数不多还在坚守纯燃油车的品牌。

再加上特斯拉在纯电领域的一骑绝尘,和日系车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晋级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现代起亚,野心就比较大了——“我全都要”。

传统燃油车有,HEV和PHEV有,纯电有新品牌IONIQ在撑着,甚至早早地就投入了氢能源的研发,上面还有高端的捷尼赛思,以及全球第六大零部件供应商现代摩比斯。

在吸纳了不少欧洲汽车产业人才、获得研发能力之后,也给自己留足了转型的空间。

最后一派,是“带资进组”的中东,想用资本和市场换技术。

目前来看,“六大派”还在各自博弈的阶段,而博弈的根源离不开两个字:能源。

欧洲的化石能源依赖外部进口,好在水电、风电、核电等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不得不让车企们放弃原本在内燃机领域的优势,向电气化转型。

日本的化石能源同样依赖外部进口,电力来源同样是化石能源。因此对日本车来说,“高效用油”就成了最优解,也是日系押注HEV的根本原因。

美国正好相反,油气资源、太阳能资源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所以最省事的方案就是“有什么就用什么”。

韩国本土的汽车消费能力有限,大部分都要依赖出口。所以韩系车必须跟着全球市场的趋势走。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转型会更快一些。

至于咱们,话都在这篇文章里了:碳中和背后的环保主义里,到底藏着多少生意?

不难发现,除了美国之外,其他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都基本放弃了燃油车,有不少车企甚至零部件企业,也终止了对内燃机的研发。

石油体系下大权在握的中东,也不得不投入新能源的怀抱,玩了一手“风险对冲”。

燃油车被扫进历史的尘埃里,也只是时间问题。

04. 写在最后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话题,三年实现全面电气化,会不会有点太乐观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最近10年国内的新能源渗透率:

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

那一年,国产化大降价的特斯拉,吹响了向燃油车反攻的号角;伴随着国产新势力崛起,中国品牌的插混/增程/纯电车型大面积铺开,彻底引爆了近几年的新能源市场。

对于未来几年新能源的增长势头,社长身边一位最近换车的朋友,倒是看得很通透。

“以前买BBA还图个面子,现在除了和售后斗智斗勇,什么都没有。既然BBA都没必要买了,那燃油车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