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车圈“红人”谈智能汽车:建生态、聊智驾、重安全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中工网 时间:2024-10-22 16:14:34

原标题:

车圈“红人”谈智能汽车:建生态、聊智驾、重安全

小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雷军提出,智能电动汽车首先是汽车,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力争做全球技术和品质的标杆。同时,智能化是整个汽车的灵魂。此外,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汽车产业迎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变革。进入智能化下半场,汽车自动驾驶逐步实现L3、L3+以上级别能力,智能化体验将上一个巨大台阶。”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汽车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无人化四个趋势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众多全新的风险挑战,数字安全成为继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之后,汽车面临的第四大安全问题。

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快速推进,催生了产业新格局、新品牌、新技术、新产品、新需求的诞生。同时,一批“新声音”“新力量”也走上台前,其中,小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U董事长余承东,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无疑位居受关注度最高行列。

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郭跃/摄

日前,雷军、余承东、周鸿祎齐聚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各自发表对智能汽车产业的看法,并提出建议。

作为汽车行业“新人”,雷军谦虚表示对行业理解并不特别透彻,但基于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的初战告捷,以及在科技圈积累的跨界融合经验和广泛人气,他仍提出了四点深刻建议。

第一点,智能电动汽车首先是汽车,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力争做全球技术和品质的标杆。

第二点,智能化是整个汽车的灵魂,而智能驾驶是整个智能化里面的高地。但目前,智能驾驶还处于辅助驾驶阶段,所以倡议大家在宣传智能驾驶时,一定要强调安全驾驶,这也是对用户更负责的表现。

第三点,当下整个汽车产业正逢百年大变局,未来五年,整个产业结构会大规模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各界要相互团结、良性竞争,要携手发展全球的汽车产业。

第四点,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以小米汽车来看,在发布的六个月中,小米对产品做了各种各样的拓展,包括四分之一螺纹孔、可拆卸的后排屏、拓展槽等。雷军还提到,在2024年北京车展时,曾跟多位车企高层沟通、探讨共享共建的可能,以此减少相互重复投资。

余承东则聚焦于汽车网联化、智能化的前景。他表示,汽车产业迎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变革,如果说上半场属于电动化,那智能化就是下半场的重点。“无论上半场还是下半场,网联化都是核心关键。而进入智能化下半场,汽车自动驾驶逐步实现L3、L3+以上级别能力,智能化体验将上一个巨大台阶。”

网联化方面,余承东认为,网联化是智能座舱和整车都要连接数字内容、多媒体、娱乐、智舱分享和AI。同时,网联化是智能网联汽车连接智能驾驶数据,不仅是车辆的OTA,还有智能驾驶的训练、学习、更新都需要数据,需要实时的网络连接。此外,网联化是城市交通车路云一体化的连接,以此提高通勤智能化的效率。再有,网联化还是人车+互联的连接,是全场景协同的连接,这些都离不开网联化连接的需要。

但他指出,中国乘用车销量已突破2600万辆大关,但接入5G网络的车辆只有约240万辆,比例不到10%,汽车网联化发展严重滞后于5G通信网络的发展。余承东提出,应加速5G上车,车联网也将是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智能化方面,余承东认为智能驾驶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智能驾驶是当下汽车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技术领域。

他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已达66.4%,但L3级落地进展缓慢,还没有走向toC阶段。余承东认为,从技术来看,明年、后年,L3级车辆就能走上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但国家法规也要及时跟上,应加快关于L3级智能驾驶法规的出台。

周鸿祎近来也成为汽车圈“红人”,他也以自身更专业的角度剖析了汽车数字安全等问题。他认为,汽车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无人化四个趋势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众多全新的风险挑战,数字安全成为继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之后,汽车面临的第四大安全问题。

在周鸿祎看来,汽车的数字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重要的一部分,网联车与车企互联后,车企掌握了大量行驶数据和用户信息,一旦车企被攻破,路上车辆都将被控制,核心数据外泄,将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他认为每个智能网联车厂都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

对此,周鸿祎提出,智能网联车涉及的安全风险可归纳为车身网络安全和车企网络安全两方面。其中,车身网络安全主要包括车载终端及内部通信安全、网联底层系统及通信安全、智能座舱系统安全,同时要满足车辆出厂前安全合规要求;车企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生产环境的网络安全、办公环境的网络安全、供应链网络安全、与用户连接网络的安全、连接车辆的运营网络的安全等。(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中国经济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