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一链一策”发展新质生产力!京津冀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IP属地 北京 编辑:郑浩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4-10-22 13:00:11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第四年。10月22日,在第三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上,三地签署了《深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将以“高精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前瞻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三地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

2021年9月27日,随着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正式落地实施,三地按照自贸试验区获批时间轮流举办联席会议,今年为首次在北京举办。

会上发布的《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2021年到2023年,三地自贸试验区形成6项面向全国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占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同期“最佳实践案例”总量的14.63%,制度创新成果惠及全国。

在制度创新领域,四年来,三地携手共推制度创新走深走实,推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一地创新、三地互认”政策共享清单,形成京津冀保税展示交易异地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同、税收协作共治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京津冀三地建立的全国首个“单一窗口+区块链”模式,推动三地海关通关、口岸物流数据实现上链共享。三地企业均可使用标准版账号登录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登录后通过“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栏目使用窗口特色功能。为确保货物快速验放,三地不断推出通关便利化举措,目前,“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模式已适用于京津冀全部类型进出口集装箱货物,进口货物提箱用时由原来的1至2天压缩至最短1.5小时,出口货物集港预期由5天压缩至1至2天。

四年来,三地携手共塑开放平台发展动能,依托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实现空间与政策“三区叠加”,建成自贸试验区创新服务中心、国际生物医药园等载体,建成投用全国首个跨区域服务的离岸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累计核查贸易结算额达32亿美元。

同时,三地还携手共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出五批203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发布首批165项资质资格互认清单,实现三地从业资质资格跨区域互认;出台《京津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便利化措施》,实施高精尖人才标准互认、急需紧缺人才准入条件放宽等一揽子举措,要素流动合作不断深化。

在此次会议上,三地签署了《深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明确协同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放大改革综合效应等5大重点工作任务15条具体举措,以促进三地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

据介绍,三地将以“超一流”创新生态加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完善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信息、技术成果、创新人才等资源三地共享。同时,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强化北京创新优势的溢出效应,以“高精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前瞻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三地自贸试验区重点区域,建立园区协同对接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三地还将以“最优质”营商环境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深化口岸合作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自由便利的“零阻碍”京津冀。此外,三地将开展自贸试验区联合招商行动,探索建立跨区域布局企业联动服务机制,着力提升企业扎根京津冀的获得感。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北京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