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号卫星研发团队在现场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杜巍巍 邹亚琴
印记
9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在山东海阳市近海海面上,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传出,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尾部腾起橘色火光和烟雾,直冲云霄。640秒后,火箭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茫茫太空中,迎来“湖北造”的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
“湖北造”医学遥感卫星承载健康之盼
医学+遥感,一次别具匠心的牵手,不仅弥补了茫茫太空没有服务健康的卫星的缺憾,也让医工融合迈出了让业内惊叹的步伐。
“横空出世”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最深切的感受。这颗卫星的诞生,不仅坚定了他对医工融合的信心,更让医者对这个交叉领域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间。
2022年,通过“对外开放”,武大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相关学院密切交流合作,一口气成立了医学与物理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公共卫生研究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7个跨学科融合医学研究中心,7位两院院士、70多位国家级人才进驻医院交叉融合创新平台。如此大手笔,其意昭然,力促学科融合,以高端人才技术的集合优势攻关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医学难题。
尝到创新甜头的人民医院有了更海阔天空的设想:以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倡导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新医科”建设。
沃土滋养医学创新蓬勃向上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是引领医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动力之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泌尿外科程帆教授认为。如何加速推进“新医科”建设,医院管理层陷入深思。
2022年3月,国家级青年人才、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武大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熊婧教授以第一作者在Nature(《自然》)杂志重磅发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揭示了卵泡刺激素是老年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为该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方案,引发国际医学科学界高度关注。这是湖北医学界首次在《自然》这一世界顶级期刊发表创新研究成果。当年3月7日,人民医院以“大手笔”重奖神经内科创新团队的举措轰动全国,释放出高度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强劲信号。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因凤筑巢”,一项项大胆的人才引育尝试在该院铺陈开来。
医院出台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举办海外学者恳谈会、国际交叉学科论坛;选派约百名优秀青年人才赴海外研修,全面推进人才强院战略,构建人才工作创新格局,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分类别的人才体系。近5年人民医院国家高层次人才总量上涨近3倍,国字号人才达30余位,省部级人才达60余位。在这一“请”一“送”之间,医院科技创新的步伐尽显其中。
世界级创新成果“潮涌”
在人民医院年度科技创新榜单上,记录着一项项让人瞩目的成果。短短几年时间,医院孕育的世界级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人民医院消化医院院长于红刚带领消化内科内镜团队研发“内镜精灵”,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诊疗效率和质量,有效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其实,攻关之初,“内镜精灵”能否研发成功并不明朗。“但对患者有益,就有必要支持”,院方态度非常明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医院给于红刚团队备足了研发需要的内镜、计算机等。
目前,“内镜精灵”已在全国推广使用,辐射到600多家不同级别医院,协助医师发现了近2万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累计为患者节省近50亿元的医疗费用。
统计资料显示,6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超过5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1/3需手术治疗。近日,程帆团队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工交叉研究院刘胜院士合作,研发的新型前列腺增生微症创手术治疗装置优诺维(Urowell)荣获“2024湖北十大医工交叉创新成果”。
该系统产品使前列腺良性增生治疗不再需要切割前列腺组织,手术时间缩短一半,且术后恢复快,患者无需住院。这一创新为国际泌尿外科领域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程帆感慨万千地说:“给未来医疗带来无限广阔的拉伸空间,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动能,以创新推动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我们大有可为。”
从研发全球首创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质量控制和辅助诊断系统“内镜精灵”,到发射“湖北造”的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从高质量创新成果连续发表在《自然》《细胞》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到进入全国医学创新转化第一梯队;从首创医院四级党组织架构,到形成体系化人才培养模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作为全国首家由早期共产党员创立的“红色医院”,正焕发出不竭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