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中国卫星在轨运行AI大模型技术验证,发现即摧毁,打航母如获神助

IP属地 北京 编辑:郑佳 瞩望云霄 时间:2024-10-18 16:45:32

在过去的节目中,我们多次谈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星上应用带来的巨大收益:大幅度提升侦察卫星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了天地数据传输的数据量,让地面获得有效情报的速度飙升。这个道理换个说法就很容易理解:传统卫星拍下一张高分辨率照片,就得将整张照片传回地面,受限于天地之间信息传输宽带的限制,再加上图片传回来需要人工对图片进行分析,这个周期可能需要一周以上。而一旦卫星具备了图像处理能力,就能将真正有用的图片转给地面,仅这一项改进就能让地面处理侦察卫星的照片速度提升一个数量级,比如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拿到敏感地区的侦察照片。

我们常说中国近些年发射的卫星,对目标区域拥有更为及时的侦察能力,就是基于对卫星初始处理信息能力提高所做出的判断。但是,这样的进步仍然不足以让光学、红外和雷达卫星能够实时将捕获的目标数据传回地面,因为此时卫星还不具备自行分析的能力,而真正厉害的人工智能卫星,应该能将目标的坐标数据传回地面。此时,美军航母在大洋上被中国各种卫星侦察到的就不是图像,而是实时刷新的坐标点,地面收到的数据量也变得非常小,侦察卫星的及时性将被完美呈现。

我们之所以要说这些分析,就是因为前几天出了一件大事,可以说用 “字少事大” 都不足以形容其战略意义。公开的信息显示,中国国星宇航公司已经完成了全球首次卫星在轨运行 AI 大模型的技术验证。虽然报道只表示这次技术验证测试了 AI 大模型在太空环境中的空间适应性、平台的可靠性和高性能算力载荷的有效算力。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AI 大模型部署到太空,意味着大量卫星判图能力将在不远的将来交给卫星来完成。

公开的报告显示,在 10 天的试验中,卫星总计执行了 13 次 AI 大模型在轨运行试验均获得了成功,拥有了在轨条件下进行自主推理和决策的能力,预示着人工智能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潜力。这将使卫星在太空中获得的数据无需传回地面,在太空中即可完成计算,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实时性。

这次技术验证的成功,不仅对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商业航天和全球安全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如海上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效率和准确性,解放军以后将有可能实现实时获得美国军舰、飞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活动的坐标点,仿佛为打击航母、轰炸机等目标提供了 “神助”。

当然,中国拥有 AI 卫星是一回事,部署有能处理绝大部分侦察照片能力的 AI 卫星又是另外一回事。中国卫星对地面目标的侦察能力,快速反应速度,必将在未来几年获得飞速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我们有望迎来一个由智能化技术支撑的太空探索新时代。侦察卫星的能力被无限放大,再加上中国军队拥有的强大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发现即摧毁已经变成了现实,甚至不会给对手任何活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