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9月车企销量TOP10:自主“分化”,合资“求变”

IP属地 北京 编辑:周伟 盖世汽车 时间:2024-10-18 13:24:09

相较于去年同期稍显沉寂的市场行情,今年的车市“金9月”,要更显的名副其实一些。

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9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计批售新车250.4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6.1%。自主品牌依旧是推动车市整体向好的主力军,9月自主车企共计批售新车169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7%。与之相对应的是主流合资车企的市场表现,仍在节节败退,9月国内主流合资车企批售新车54万辆,同比下降29%。

在9月的车企销量榜单上,跑在前列的基本都是自主车企,比亚迪、奇瑞和吉利再次联袂拿下了车企月度销量的前三名,也是9月仅有的3家月销量超过20万辆的车企。主流合资品牌中,大众系车企的规模是最大的,南北大众是主流合资车企中的领跑者,其中一汽大众的月销量接近15万辆。

比亚迪月销首破40万辆

9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达到41.8万辆,同比增长45.6%。今年前9个月,比亚迪的累计销量已攀升至273.6万辆,同比增长32.1%。另据了解,截至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900万辆大关,占据着国内新能源市场三成以上的份额。

能够在此前已经持续刷新自主销量记录的基础之上,继续保持高速的同比增长,比亚迪当前的市场号召力之强,可见一斑。当然,能够在今年9月首次实现月销超40万辆的突破,比亚迪年中时候发布的关键技术——第五代DM混动系统,是重要刺激因素。

今年5月底,首搭第五代DM技术的新款秦L DM-i和海豹06 DM-i联袂上市,并迅速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轿车市场上的“新宠”,双双开始领跑国内家轿市场。此后,第五代DM家族迅速扩容,宋L DM-i和新款宋PLUS DM-i、海狮05 DM-i和第二代宋Pro DM-i等新车型陆续投放市场,市场热度都相当不俗,随着这些新车型相继开始上量,比亚迪继续刷新市场新高度的可能性,非常高。研究院分析指出,比亚迪旗下带有明显价格优势的新车型陆续上市后,对市场表现的刺激立竿见影,而年底阶段通常都是购车旺季,再加上以旧换新等相关产业政策的刺激,比亚迪的月销规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研究院做出的预测是,2024年比亚迪的整体年销量,应该能达到390万辆左右。

在国内市场上业绩屡创新高的同时,比亚迪的海外市场开拓也可谓是佳绩频传。诚然,当前国内的汽车出口尤其是电动汽车出口业务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国际政经环境风云变幻,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交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上依旧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

当然,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要分两种情况看,一是在国内生产的的车辆,出口销售;二是在海外建厂,海外生产海外卖。目前,比亚迪在出口销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建设也已经迎来突破,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基地和泰国基地,都已经完成首批新能源汽车的下线,后续随着海外基地产能的持续提升,比亚迪的海外销量,肯定还会有更大的突破。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比亚迪海外交付量未来将占全球总销量的相当大一部分。”其中,2024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

研究院认为,比亚迪销量持续上涨的背后,离不开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首先,比亚迪的产品布局足够丰富,在高中低不同市场上,已经实现全面的覆盖,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比亚迪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零部件等关键环节,较之其他竞争对手,比亚迪的产品竞争力打造和市场响应速度,都更加有保障。此外,比亚迪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全球化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合而言,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国际市场拓展等,是比亚迪能够一直保持强劲市场势头的根基所在。

主流自主车企也在“分化”

比亚迪以超40万辆的惊人月销量,继续刷新着国内车企的月度销量记录。比亚迪之外,国内头部的自主车企,近期市场表现上的分化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其中,奇瑞和吉利的月销表现相当亮眼,9月双双交出了超20万辆的月销量。长安和长城的市场表现就稍显落寞了,9月均处在下滑通道中。

9月奇瑞汽车也交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市场答卷,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新历史”。奇瑞控股集团发布的销量快报显示,9月集团层面销售新车244,534辆(上文图表中的数据,只是奇瑞集团的自主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销量达到109,048辆,同比增长20.6%,新能源车型销量58,941辆,同比增长183.4%。

破24万辆的月销量,破10万辆的月出口销量,破5万辆的新能源车月销量,都是奇瑞成立2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整体上看,奇瑞汽车旗下的四大主力品牌奇瑞、星途、捷途和iCAR,目前都处在明显的上升通道中。

吉利的情况也类似,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不断壮大的综合刺激之下,近期吉利汽车也在持续输出高光市场表现。9月也交出了超20万辆的月度销量(9月共计售车201,949辆),同比增长21%。其中,吉利汽车旗下的新能源车型,9月共计销售了91,134辆,在吉利汽车的整体销量中,占比已经超过45%。

在经历了新能源领域较长时间的市场蛰伏之后,目前,吉利的新能源业务也已经全面迈入发展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吉利汽车刚刚官宣,几何系列正式并入银河系列,通过内部资源更加深入的整合,进一步为后续发展扫除了障碍。据了解,“智能吉利2025”战略发布3年以来,吉利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体系力提升明显,在三电技术、自研芯片、操作系统、卫星互联、智算中心等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而这些也正是吉利汽车近期能够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打造“爆款”车型的根基所在。

图片吉利银河

相对而言,长安和长城近期的市场表现,就要逊色不少。9月长安汽车交出了12.6万辆的月销数据,同比下滑了13.2%;长城汽车9月售车9.4万辆,同比下滑了10.1%。

虽然市场表现下滑了不少,但不得不说的是,长安和长城的企业转型,其实进展都不小。

长安汽车在2017年便发起了以电动化转型为主的“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并正式对外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经过7年时间的沉淀,长安汽车目前在新能源板块已经形成了长安启源、长安深蓝加阿维塔的差异化品牌布局。近期,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整体还表现出了明显的“增程化”趋势,推出了不少增程新车,随着这些新车型陆续开始跑量,长安汽车的后续表现,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长城汽车在转型电动化的同时,在高端市场上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目前,长城汽车整体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低端市场上丢失的份额比较明显,反观在中高端市场上,长城汽车的表现还是比较有亮点的,9月旗下坦克和魏牌均实现了销量正向增长。其中,坦克品牌9月售车18,740辆,同比增长了3.8%;魏牌9月售车6,755辆,实现了翻番增长,同比增幅达到165.11%。这其中,8月上市的全新蓝山,是带动魏牌销量爆发的关键,9月全新蓝山交出了6,108辆的月销成绩,该车系的同比增幅超过了200%。

图片魏牌汽车

合资还有奋力一搏的机会

9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的批售数据下滑幅度,依旧在3成左右(同比下降29%),不少合资品牌的市场处境,都堪称是岌岌可危。

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41%。如果单看国内热度空前的新能源市场,主流合资品牌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9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64%,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6.2%。

在新能源市场上的表现持续低迷,传统油车业务又被一众越来越具备性价比优势的自主新能源产品集体围攻,主流合资品牌的日子,确实是越来越艰难,绝大多数合资车企9月份的市场表现,都出现了不小的下滑。

9月南北大众继续领跑国内合资市场,但南北大众的月销量均出现了幅度不小的同比下滑。一汽大众9月售车14.8万辆,同比下滑了18.2%;上汽大众9月售车9.4万辆,同比下滑了21.7%。

上汽通用五菱9月也重新回归车企月度销量前十榜单,且交出了相当不错的市场增幅。9月上汽通用五菱售车9.2万辆,同比增长了21.7%。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旗的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相当可观,9月共计销售新能源车76,052辆,在国内市场上仅次于比亚迪、吉利汽车和特斯拉(月销88,321辆)。不过,上汽通用五菱虽然“身份”是合资车企,但旗下在售的产品基本都是自主车型,所以这家合资车企在新能源市场上的销量回暖,并不代表主流合资车企整体的市场变化。

广汽丰田则继续在车企销量前十榜单中敬陪末席,9月售车7.2万辆,同比下滑了21.8%。

整体上看,已经在国内市场上错失新能源发展先机的合资车企,目前的市场表现仍然比较“挣扎”,市场一路下滑的势头还很难按下暂停键。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国内合资车企的改革力度都在持续加大,不仅在大幅度的下探车型售价,尽全力展示出性价比优势,还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上全力追赶,近期可谓是大动作不断。

比如本田在华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烨和灵悉,马自达在和长安汽车联手打造增程车型,上汽通用为旗下“王牌车型”GL8推出了插混版等,都收获了不小的行业关注度。此外,一众合资品牌和中国本土的智能化供应商之间,也开启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如华为、科大讯飞、腾讯、小马智行等企业,都在越来越多的为合资新车赋能。

灵悉L,图片

较之一成不变,合资车企当前的大胆求变,肯定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但最终成果,需要渠道、运营和服务质量来支撑,需要新产品的市场表现来检验,但归根结底,奋力一搏还有机会,继续抱着过去的成绩固步自封,就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