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工智能 » 正文

蒙草生态:用“AI”读懂大草原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4-10-16 09:22:52

以草种科技为核心业务的内蒙古上市公司蒙草生态,近年来围绕草种产业进行了大量技术探索和研发投入,解决了产业多个痛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希望让中国的草种丰茂中国草原,让中国的牛马羊吃上中国草。”蒙草生态副总裁陈睿珏表示。

内蒙古的资源禀赋体现在丰富的草原资源、畜牧业资源以及绿色生态。如今,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小草成为其中关键一环。

以草种科技为核心业务的内蒙古上市公司蒙草生态,近年来围绕草种产业进行了大量技术探索和研发投入,解决了产业多个痛点和难点问题。

“我们希望让中国的草种丰茂中国草原,让中国的牛马羊吃上中国草。”蒙草生态副总裁陈睿珏表示。

用“AI”读懂大草原

在蒙草生态数据指挥中心,陈睿珏介绍:“我们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式‘读懂’自然界的声音,感知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和竞争关系,在任何一个经纬度下都能匹配出最适合的植物。”

记者看到,在蒙草的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点击大屏地图任意位置,该坐标区域水、土、气、植物、动物等生态数据一目了然,系统会自动给出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方案。陈睿珏介绍,通过数字种业平台,公司能够智能管理草种“保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并集成多项国标、地标、行标、开发种子生态包与大数据等产品。

据悉,蒙草通过融合遥感与地面调查,为草原生态做全面体检,精准评判草原健康状态,预测生态演变趋势。基于多源生态数据,智能分析待修复区历史现状,平台自动生成区域特色修复方案,高效精准指导生态规划。修复后,通过生态指标比对与实地验证,结合遥感宏观监测,全面剖析生态变化,科学评估修复成效与措施贡献。

除生态修复外,蒙草生态的数据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在生态监测、农田管理、巡护等方面大显身手。蒙草生态旗下的小草数字公司通过青城巡护App为全市1166名生态护林员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禁牧区,地面感知监控设施与视频识别技术融合,动态捕捉放牧行为,为执法提供新视角。

陈睿珏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应用范围快速扩大,公司正在尝试AI赋能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方法,例如“AI+生态大数据”“AI+草业科技”“AI+生态修复”,用科技手段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发展。

用科技“战胜”时间

敕勒川草原秋意渐浓,这个季节的草木,本是与“生长”无缘的,但在蒙草生态的小草诺亚方舟内,在“育种加速器”的帮助下,种苗正加速成长。

在蒙草生态的“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中,“繁”是核心环节。适生的优质种源如何实现足量扩繁,有种可用、有种适用,是蒙草生态今年来花大力气攻克的难题。特别是针对种子量少、扩繁速度慢等问题,蒙草生态推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实现快速扩繁。

“在我们这个区域,一些品种约90天可以完成生育期,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冬季环境条件给育种带来的影响。”陈睿珏表示。据了解,育种加速器既能模拟自然光线,还能根据不同草种类型及其生长阶段,调节温湿度等关键环境参数,为种子的快速扩繁与优质培育提供条件。

除了育种加速器、人工气候室等现代育种手段外,蒙草生态还在积极尝试航天育种、分子育种等前沿繁育技术,为优良新品种培育提供创新种质,逐步打造“品种梯队”,持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此外,蒙草生态还建立了表型基因精准鉴定实验室,解决了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草种基因精准鉴定。陈睿珏告诉记者,“以前公司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时,需要先把采来的种子育苗,出苗后才能观测记录生育期的各项指标;现在可以对植物新鲜叶片取样提取植物基因数据,选择优异基因片段进行保存,为创新育种提供优异种源材料。以前,在种子入库前研发人员要检测每一份种子的发芽率,现在尝试通过多光谱仪将种子拍照,就可以基本判断种子的活性范围,减少种子损耗。”

截至目前,蒙草生态拥有采种良种及饲草基地28万亩,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周边旗县。公司已建成19个种子繁育基地、2个种子加工车间、1个快繁育苗车间,年产种子约2000吨至2500吨,种苗3亿株。

以草原碳汇“守护”绿色

蒙草生态的小草诺亚方舟里,一块被半透明薄膜覆盖密封起来的区域引人注意。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公司正在进行的碳汇试验。

数据显示,中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超40%,具有丰富的植被生态类型和草原景观类型,拥有大量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因此,草原碳汇大有可为。

“蒙草生态正在牵头做草原碳库的核算标准,这一标准被确定后,每片区域草原的碳储量和碳汇价值都能在模型和算法之下更为直观。”陈睿珏表示。

据悉,草原地面植被层、地下根系层和土壤层是草原最重要的三个碳库。草原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将碳固定在草原植物体内和草原土壤中,从而形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容器”,是陆地上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库。

“这块我们封起来的区域,模拟土壤呼吸,里面的专用设备可以测量不同类型植物的氧气释放量。同时,我们还会模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释放量。”陈睿珏介绍。

2024年1月,蒙草生态获得“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正式通过EATNS碳管理体系评定认证。作为草原碳汇领域较早的实践者,公司获批《敕勒川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碳汇功能提升》工程技术应用研发课题,敕勒川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零碳科技一等奖、全国零碳科技先锋奖。公司正在参编《草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地方标准体系。截至2024年6月,公司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林草碳汇项目开发咨询协议》,目前项目均处于设计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