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新加坡富豪增持维他奶,“两个老品牌”的相互救赎?

IP属地 北京 编辑:吴俊 中食财经 时间:2024-10-15 10:24:10

近日,据港交所披露消息,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的胞弟黄志达首次申报透过旗下公司杨协成及其家族办公室,合共持有维他奶超过5%股权。交易完成后,黄氏家族成为维他奶第三大股东。

同期,维他奶的另一大股东三菱日联金融则减持了维他奶,减持后,三菱日联持股比例从8.51%降至7.82%,为维他奶第二大股东。据了解,今年以来,三菱日联8月至今,其已经累计减持维他奶超2000万股。

事实上,或因2021年的“香港袭警事件及维他奶的失当声明”,以及行业普遍压力的影响,维他奶近年发展崎岖。由新加坡首富黄廷方创立的黄氏家族,为何会选择在维他奶业绩低迷期增持呢?该操作透露了什么?

01

一场事件、一蹶不振?

维他奶的业绩转折点似乎在2021年。据报道,2021年的香港袭警事件及维他奶的失当声明,让其在内地市场的形象一落千丈。消费者的抵制、商家的下架、代言人的解约……一系列连锁反应让维他奶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品牌危机四伏。

公开数据显示,2017—2021财年,维他奶内地市场的营收从26.7亿港元快速增长至50.1亿港元,占维他奶整体营收的比重由49.3%升至66.6%。其中,2019财年,其年度营收达到巅峰75.26亿港元。

但在2022财年,维他奶内地市场营收下滑至39.13亿港元,占维他奶整体营收的比重降至59%。在该财年,维他奶出现上市26年以来首亏。总营收为65.01亿港元。2023财年和2024财年,维他奶营收持续下滑,分别实现收入63.41亿港元、62.17亿港元。维他奶似乎变得“一蹶不振”。

不过,从盈利角度来看,维他奶通过降本等方式在2023财年实现了扭亏。2023财年,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4600万港元;2024财年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16亿港元,同比增长155%。

业内人士直言,近年来,维他奶豆奶市场受行业挤压明显,且行业整体增速有限。如阿里平台2021-2023年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整体年同比增速仅为2%。

02

维他奶谋转型意图明显

从维他奶近年动向来看,以王牌单品“柠檬茶”为撬动点,拓宽茶饮市场的空间,成为其重要战略。这或亦是吸引新加坡首富增持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面对全新的市场形势,在主力产品领域,维他奶接连推出了无糖柠檬茶、高纤醇豆奶、香蕉豆奶、草莓豆奶等口味新品。同时,维他奶也推出无糖茉莉花茶等产品,试图追赶无糖茶风口。不过目前来看收效甚微。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00年的杨协成虽然以制造酱油起家,但后将业务扩展至饮料、罐头食品等。20世纪30年代,杨协成将业务迁至新加坡,产品也扩展至豆奶、马蹄爽、菊花茶等饮料,以及罐头食品、调味料等。杨协成在茶饮方面的探索与维他奶相契合。增持公告中亦显示,此举增加了杨协成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植物饮料行业的投资。

事实上,2021年,杨协成还与燕麦奶巨头OATLY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共同投资,用来升级杨协成位于新加坡的生产基地的设施,以生产OATLY燕麦奶。该厂的目标市场同样是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

以植物饮料为支点,撬动中国市场,或是百年品牌杨协成的破局路线。经历股价、业绩危机的维他奶,股价处于历史较低点,在公司发展路线上又具备一定契合性,这或促成了此次杨协成对维他奶的增持动作。

杨协成、维他奶,合计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两个品牌,似乎共同走到了时代的十字路口,二者能否携手破局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