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重塑出行未来?还是挑战重重?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瑾瑜 汽车网评 时间:2024-10-13 17:50:10

未来你敢信?用户只需通过手机一键呼叫,具备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便能自动驾驶抵达。完成出行服务后,车辆可自行前往充电(无线感应充电方式)和维护,实现全天候的高效运营。

北京时间10月11日,特斯拉举办的“We,Robot”发布会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亲自乘坐在一辆名为Cybercab的Robotaxi来到活动现场,这辆车未配备传统方向盘和踏板。

本次发布会带来以下两款车型Cybercab、Robovan,以及1款Optimus人形机器人。本次发布会,特斯拉展现了无人驾驶和机器人领域强大实力,但不少人还是持观望态度,特斯拉究竟是能重塑出行未来?还是挑战重重?

2、无人驾驶厢式货车

Robovan作为无人驾驶厢式货车,作为无人驾驶的另一款车型,其具备一次装载最多20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运输货物。它的运营成本偏低,每英里大概在10-15美分,这将极大程度地降低乘客与货物的运输成本,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Robovan的外观设计充满科幻感,其前脸与尾部都运用了多条幅贯穿灯组,还配备了大尺寸侧滑门,为乘客上下车提供了便利。采用双排对坐的布局,最多可容纳20人,同样搭载了特斯拉完整的FSD自动驾驶系统。

3、Optimus人形机器人

Optimus人形机器人也在发布会上亮相。按规模生产的成本将在2-3万美元之间,可以做任何你想要的事情,如当老师、照顾孩子、遛狗、修剪草坪、买菜等,甚至可以做你的朋友,端饮料。二代Optimus在直立行走的基础上,行走速度提升了30%,手指除了感知和触觉,可以在轻握鸡蛋和搬运重物时做到“游刃有余”。预计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

4、一波三折的发展

特斯拉Robotaxi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发布一波三折,酝酿多年,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马斯克在为特斯拉撰写的“宏图计划”第二篇章里,首次提出了这样的构想:借助大规模的实地驾驶数据,使车辆在闲置之际,通过共享为用户创造收益。

马斯克原本计划在2020年于美国部分市场推出Robotaxi服务,然而这一计划并未达成。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不够成熟、监管未获通过,以及特斯拉FSD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尚未达到预期标准。

此次发布会上,马斯克重申了自动驾驶能够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平时汽车使用时间有限,如果可以完全自动驾驶,我们可以将它的使用率提高5倍甚至10倍。”同时,马斯克认为,FSD可以实现的安全水平可以超过人类驾驶10倍左右。

业内人士称,虽然特斯拉FSD已经证明了其自动驾驶技术潜力,但Robotaxi业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商业模式是否成立。而一旦商业模式得到验证,特斯拉的估值将大幅上涨。

据机构的数据,特斯拉在二季度时,其人工智能训练算力已达35000H100GPU等效算力,预计到年底更是将飙升至约90000H100GPU等效算力,同比增长约500%。目前特斯拉拥有的算力水平是100EFLOPS,而国内车企现有的算力都在10EFLOPS以下,差距很大。

目前乘用车走的是L2+渐进路线,Robotaxi走的是L4以上路线,意味着Robotaxi没有司机接管,并且在硬件上采用“AI+计算机视觉”方案,对于安全的下限要求极高。因为很难保证安全下限,虽然成本大幅降低,但弱点也很明显。

事故责任划分和法律法规缺失也是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重大阻碍。如果Robotaxi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事故,责任该如何划分?是软件开发者、车辆制造商,还是乘客自身?

目前法律法规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善的管理规范,这使得Robotaxi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5、上市时间

对于Cybercab的量产时间,马斯克对此表示“比较乐观”,但有不少分析师泼了冷水。比如,Deepwater的分析师指出,特斯拉在产品发布和量产之间的时间差通常很长。例如,Model Y从发布到量产的时间差是10个月,Cybertruck用了48个月,而Semi卡车至今已经过去了79个月,且尚未开始量产。知名科技行业分析师郭明錤也表示,他的最新供应链调查显示,Cybercab可能要到2027年一季度才能量产。

同时,cybercab的揭幕似乎以牺牲马斯克承诺的2.5万美元入门级新车型“Model2”为代价。此前,业内期待此次发布会上能看到Model2的最新进展,但马斯克没有提及。

另外发布会直播期间,则曾一度涨幅超5%。直播结束后,特斯拉股价夜盘转跌,一度跌幅超4%。有不少人觉得,特斯拉这波操作生猛至极,认为其 AI 和全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彻底改变现有的出行生态;但也有众多网友认为,特斯拉此次展示缺乏技术细节,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没有新概念,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估计久久无法大规模上市落实下去。

不可否定,特斯拉在上思想和技术方面是前卫先进的,但能否普及仍需要市场长时间的认证考量,在颇具争议的背后,恰恰是大家对特斯拉未来有着不同的理解。

你又什么看看法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