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海报观察 | 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亮大招,今年“双11”有这些“史上之最”

IP属地 北京 编辑:王婷 海报新闻 时间:2024-10-12 19:05:19

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一年之中,有两次最盛大的电商购物节,分别是年中的“618”和年底的“双11”。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双11”来得有些早,与国庆黄金周几乎无缝衔接,比去年提前了11天。这也意味着,今年将于10月14日晚提前开启的消费盛宴,打破了历史记录,成为周期最长的“双11”。

虽然活动还未正式开启,但“战火”已经“熊熊燃烧”,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准备在这场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一较高下。

今年“双11”的亮点和焦点在哪里?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又将有什么新的体验?

图源 京东官方微博

时间跨度增加,史上最长的“双11”

随着“双11”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的政策相继曝光。记者梳理发现,无论各平台优惠力度如何,但肯定是史上最早“双11”,也可能是史上最长的“双11”大促。

具体来看,天猫将于10月14日开启第一波预售,比去年提前了10天。据淘宝“双11”招商规则,淘宝的抢先购是在10月20日0时开始预热,10月21日0时正式开始;狂欢日是在10月28日0时开始预热,10月31日0时正式开始,直到11月11日23时59分59秒。淘宝、天猫今年也推出了三轮促销机制,进一步延长了促销周期。

京东方面宣布,其“双11”活动将于10月14日晚8时抢先开启,相比去年提前了一周。京东“双11”将在抢先购阶段实现现货销售,紧接着是10月31日晚8时的“百亿补贴日”。此后,还推出专场期、高潮期和返场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为了延续国庆黄金周热度,抖音“双11”活动从10月8日就已经开始抢先期,直到10月17日结束,锁定国庆节后的购物需求,10月18日至11月11日为正式期。拼多多“双11”活动则从10月14日0时全面开始,相比去年提前了近一周。

总体而言,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提前布局,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这种周期延长的趋势,也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准备时间。

图源 淘宝官方微博

平台互联互通 史上最开放的“双11”

从各平台披露的信息不难发现,今年“双11”的最大亮点,就是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长期以来,淘宝和微信的支付系统一直未能完全打通。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支付选择,也影响了两大平台的用户体验。

今年“双11”,壁垒首次被打破。

9月12日,淘宝宣布正式引入微信支付能力,并承诺逐步向全体卖家开放这一功能。紧随其后,9月25日,阿里巴巴方面宣布淘宝将于月底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为“双11”预售期蓄势;9月27日,这一举措在淘宝最新版本中顺利落地,微信支付正式入驻。

10月11日,记者实测发现,在淘宝完成商品选购后,从支付页面选择“微信支付”,即可顺畅完成支付,全程体验与其他支付工具一致。

记者实测 淘宝支持微信付款

不仅是微信与淘宝,阿里和京东也互相开放,淘宝天猫预计10月上旬正式接入京东物流,京东也将接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并预计将在“双 11”前夕接入支付宝支付。

今年的“双11”,成为史上最开放的“双11”,自然也将成为中国电商甚至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分水岭。

随着平台间壁垒的打破,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竞争将更加聚焦于产品质量、价格优势及服务体验等商业本质要素,这无疑是件好事。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论是支付选择的增加,还是物流服务的提升,“双11”的购物体验将变得更加便捷、更加多样化。

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良性竞争机制

虽然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大促的时间节点、策略玩法上各有千秋,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共同点是,今年“双11”,电商平台纷纷将商家置于战略核心地位,全力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

今年“618”期间,曾有大批商家公开吐槽“仅退款”“大促强制商家赠送运费险”,认为增加运营成本、推高退货率。行业问题首次变成公众话题,并冲上热搜。针对淘宝商家高售后成本问题,淘宝天猫上线了退货宝服务,普遍为商家降低20%的退货成本,最高甚至可实现30%的成本直降。

京东亦不甘示弱,通过“厂货百亿补贴”、直播补贴、广告金奖励等多重手段,为商家带来千亿级的新增流量。拼多多则陆续发布多项“百亿减免”政策,进一步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提升商家的盈利能力。

从用户体验之战转向商家经营环境之争,电商平台正试图通过补贴、引流、降本等策略,帮助商家解决在行业中面临的问题,加大对其扶持的力度。对于商家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能迅速反应,抓住机遇,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尽管近年来“双11”活动因玩法复杂化、消费者参与度下降等问题而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全网瞩目的年度大促,“双11”依然承载着品牌商家提升销量、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大期望。

那么,今年“双11”的战局将如何演绎?哪些平台和商家能够脱颖而出,再创佳绩?

一切尚待揭晓。

(文章部分内容综合贝壳财经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