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没有方向盘!没有踏板!马斯克20分钟画了什么饼?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电动邦 时间:2024-10-12 13:43:30

还记得那部探讨人与机器人关系的电影《I,Robot》吗?

它有个译名叫《机械公敌》,港版叫《智能叛变》,都是一种焦虑的表达。

如今,特斯拉以《We,Robot》为名,对“人机共驾”进行了一次美妙总结。

不过在此之前,发布会现场好像出现了点小情况,据悉观众人群中疑似出现了“紧急医疗”事件,导致发布会从10月11日上午10点,推迟到11点左右才开始。

虽然在最近“多如牛毛”的新车发布会里,特斯拉这次可以算是“前摇”时间最长,产品发布环节最短的一个。但就这两款车所展现的前景,却足够震撼了。

Cybercab/Robovan,不止无人驾驶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神经元Show”之后,特斯拉官方直播将我们带到了美国加州。马斯克从一个类似剧院的建筑里走出来,坐进了“自动双开门”的小车里,然后任由它开到发布会展台前。

这开场,犹如特斯拉的每一款车型产品,简洁有力,看上去不花哨,却能让人充满好奇。而这辆小车,就是特斯拉Robotaxi业务的“轻型产品”——Cybercab(赛博无人出租车),预计2027年之前上市。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款车的具体参数,比如长宽高,轴距,动力系统,配置功能。不过这些其实也不重要,我们只需记住,它搭载了不用驾驶员监管的完全FSD技术,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没有方向盘、脚踏板,甚至没有充电接口;它的成本预计将低于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22万元。

所以这是一款拥有充足“乘坐空间”,能自己从起点走到终点,还可以依靠无线感应充电的车。另外据官方介绍,Cybercab以后还能通过机械臂,对车内环境进行自动清洁。

而Robovan(无人驾驶多功能车)的出场就更有气势了,毕竟是个大家伙,“灯”也更多。在直播画面里,它就像一个行走的“订书器”。而当它开门的那一刹那,我还在幻想会下来一队暴风士兵。

与Cybercab一样,Robovan也没有方向盘和任何加速/制动踏板,以及充电接口。当然,这款车就像所有“Van”一样,既能载人,最多可以容纳20名乘客,也能载货。所以它可以在巴士、MPV和厢式货车之间自由切换。

不过马斯克并未在发布会上说明Robovan的上市计划,以及成本或售价。即便如此,这款车还是“一不小心”,成为了特斯拉产品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至此,特斯拉就有了轿车、SUV、皮卡、重卡、MPV、厢式火车、巴士。

如果这两款车上路了,这世界会变成啥样?

虽然距离它们上市、上路还有段时间,最快还要等2年。但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下,当它们走遍大街小巷,到底会对这个世界有何影响?

首先当然就是我们日常出行方式的改变。无论是作为私家车,还是出租车/公交车,Cybercab和Robovan都可以做到端到端的完全自动驾驶,而且并不需要一位驾驶员。因此车内的所有人都是乘客,同时车里的屏幕也不会因为“影响驾驶安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功能受限。

那我们这一路上可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就像发布会上演示的,人们可以学习、看剧、读书看报,甚至来个回笼觉。

那么这会影响我们一天的效率和节奏吗?很有可能。比如同学们放学回家的功夫,就写完作业了,上班族们还没到办公室,例会就开完了。甚至准点下班之后,还能在路上做点PPT?

如果这些能实现的话,那岂不是车辆真的可以变成移动的教室/会议室/酒吧/影院。未来我们看到擦肩而过的Cybercab或是Robovan,很有可能在开party,或是举行电影首映礼,亦或是一场激烈的电子竞技。

就是没人看路了。

那由此衍生的“商业模式”,可就不只是交通运输这么简单了。更关键的是,由于这两款Robotaxi产品无需司机,能自动清洁,以及特斯拉的高阶AI算法,它们的运营成本极低,像Cybercab未来每英里成本或许能控制到20美分,约合人民币0.9元/公里;Robovan则可以控制在5-10美分/英里,约合人民币0.2-0.4元/公里。作为参考,目前美国城市公交车平均成本是1美元/英里,约合人民币4.4元/公里。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完全可以采购这两款Robotaxi车型,组成一支强有力的车队,不仅可以涉足交通运输行业,还可以跨界到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成为覆盖全行业的服务商。

当然,如果要是对这些车不感兴趣,或许也可以找到特斯拉,往这些车的屏幕里植入具有商业潜力的车载应用。

至于我们普通人,到时候还需要自己买辆车吗?我觉得真没那个必要了,轻松打个Robotaxi,行程结束后,既不用担心停车问题,也不用花费维修保养的钱,省钱又省心。

这些“如果”,能实现么?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就算强如马斯克,很多愿望也没实现。

就比如“有监管”的完全FSD智驾系统的普及和落地,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还有像Cybertruck、重型半挂卡车Semi,以及全新版本的Roadster,都或多或少在量产交付方面,有点问题。

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因此缓和。在Robotaxi领域,特斯拉还有谷歌、萝卜快跑等很多“野心勃勃+实力雄厚”的对手。有些企业甚至在业务展开的效率上,要比特斯拉更快。

当然这种环境是双刃剑,一方面“蛋糕”有限,商业变现或许需要有个缓慢成长的过程,考验特斯拉的“抗压能力”。另一方面,高强度的竞争,也能倒逼特斯拉下手要稳、准、狠,成功率或许会更高。

邦点评

在华纳兄弟探索公司的“电影城”里,我们仿佛看到了10年以后城市通勤的影子。彼时的交通工具,将完全“破圈”,成为一个个“移动百变空间”。我们可以在猜猜每辆车里的乘客,都在做什么,反正不是在开车。

这种变革到底有多大效应,现在还不好说,但向前迈步,总是件好事。虽然马斯克并没有在这场发布会上宣布自动驾驶方面“更黑”的科技,却展现了未来“车辆”扮演的角色,以及Robotaxi更广阔的商业场景。

要是将这种商业眼光付诸实践,特斯拉还是赢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