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永辉超市套现万达商管36亿尾款难收,王健林与孙喜双谁坑谁?

IP属地 北京 编辑:吴婷 搜狐财经 时间:2024-10-11 19:24:11

作者 | 王泽红

王健林与好友孙喜双,成为了永辉超市共同的催款对象,起因是万达商管股权转让款,又一次未如期到账。

10月10日晚间,永辉超市公告称,本该9月30日到账的第四期股权转让款3亿元,目前尚未收到,大连御锦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大连御锦”)已构成违约。

目前,永辉超市已经发函,要求对方立即付款,并要求王健林、孙喜双、大连一方集团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同时,还将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追究大连御锦、王健林、孙喜双、大连一方集团的法律责任。

大连御锦是一方集团旗下企业,孙喜双是一方集团实际控制人,王健林与之是多年好友,也是商业合作伙伴。

从表象看,孙喜双牵连了王健林;但如果深究事件脉络,却又非如此。

有业内人士称,这是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失败后,永辉超市要求万达回购的安排,所以未支付第四期费用,就由担保方代为履行。

王健林担保始末

三年前,珠海万达商管吸引了腾讯、蚂蚁科技、中信资本、华平投资、招商局资本、碧桂园、周大福和太盟投资等22家战投;永辉超市、京东、苏宁等则是潜藏在更上一层的控股股东“大连万达商管”。

招股书四次失效、冲击上市未果之后,去年12月,大连万达商管与太盟投资签署新投资协议,解除300亿上市对赌回购危局。

签约第二天,永辉超市便决定退出,宣布以45.3亿出售大连万达商管1.43%股权,大连御锦接盘。

根据当时协议约定, 45.3亿元款项分8期支付,最后一笔支付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支付的款项为3.31亿元。

去年12月29日,永辉超市按时收到第一期收购款。但从第二期就开始出现逾期,应于3月底收到的转让款3.91亿元,4月19日才收齐;应于6月底收到的第三期7.92亿元,7月27日仅收到2亿元。

7月27日,永辉超市宣称已收到转让款8.91亿元,还剩余36.39亿元。

因两次收款延期,永辉超市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决定调整收款进度,原因是大连御锦存在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正积极处置资产以回笼资金,用以支付股份转让价款。

双方重新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将尾款调整为分八期支付,最后一期支付时间为2026年3月31日。此外,王健林、孙喜双及大连一方集团被补充为交易担保方。

永辉超市,为自己加了一道保险。

调整后的还款期数,具体是从第三至第十期,调整前第三期支付的2亿元被视为第三期。这也意味着,第四期是调整后的首次还款,但大连御锦首次便逾期。

王健林,也因此成了被催款的对象之一。

孙喜双代持疑云

王健林为何愿意成为担保方,绕不过其与孙喜双的商业故事,二人既是多年好友,也是商业合作伙伴。

最初万达崛起之时,孙喜双便鼎力支持,早在2004年合作开发北京CBD万达广场项目,2009年共同投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2010年入股万达电影,2014年参与万达商业地产港交所上市……

因此,孙喜双也被外界称为王健林“最好的合作伙伴”。去年12月,大连御锦斥资45.3亿元溢价从永辉超市手中收购万达商管股权,在当时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孙喜双再一次支持王健林。

所以,永辉超市此次催债,表象看是王健林被牵连,但是否如此值得考究。有业内人士称,这是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失败后,永辉超市要求万达回购的安排,所以未支付第四期费用,就由担保方代为履行,如果担保方也不能履行,那么就按照担保条款进行赔偿。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王健林与孙喜双私交甚笃,孙喜双在万达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多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孙喜双对万达商管的股权收购可能确实与支持王健林有关,因为孙喜双曾表示投资万达就是投资王健林这个人。

“王健林因担保责任而牵涉进违约事件,并非仅仅因为孙喜双的牵连。在这次交易中,孙喜双可能扮演了王健林的合作伙伴和资金支持者的角色,协助完成股权的回购。但孙喜双是为王健林的代持方,尚无法确定,需要更多内部确切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柏文喜分析道。

太盟带头的新战投,虽然解除了万达的对赌回购危局,但也有部分旧战投并未签署新投资协议,例如碧桂园服务,9月25日宣布出售珠海万达商管1.49%股份,由万达方进行回购,这对于资金紧张的万达而言,压力倍增。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万达对外至少转让了26家公司的控制权,涉及上海松江万达广场、江门台山万达广场上海金山万达广场、广州萝岗万达广场、湖州万达广场、太仓万达广场等。

孙喜双也面临相似的困境,永辉超市调整还款期数的原因便是,大连御锦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正处置资产回笼资金。一方集团,也是债务缠身,今年4月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金额4.63亿元。

这对曾经纵横商场的好友,如今成了“难兄难弟”;而催款方永辉超市,则是已连续三年亏损,超市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高峰期的1440家,已经缩减至2023年的1000家。

后续的股权转让款,究竟由谁来支付,成为市场的关注点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