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发布

IP属地 北京 编辑:冯璃月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4-10-11 12:50:36

南都讯 记者焦明梁 近日,由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并牵头编制的地方标准《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B4403/T 509—2024,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并将于2024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目前全国首个关于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

深圳消防介绍,《规范》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首先,将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累计建成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快速充电桩4.3万个左右,基础网络慢速充电装79万个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在地下车库停放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制定本标准,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其次,将完善新能源汽车消防标准体系。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及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中对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而对地下停放场所的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尚未有专门的规定。通过制定本标准,对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相关要求进行进一步明确,是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使之更具集成性、操作性、针对性。

同时,还将改善新能源汽车停放场所管理水平。目前,根据对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进行消防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所在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管理职责不明确、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制定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职责,制定从业人员职责清单,为提升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水平提供制度支撑。

《规范》共10章,在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火灾风险、消防监管实际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及各项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为规范开展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有效开展火灾隐患检查和火灾风险防控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操作指南。第1-4章,明确了《规范》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及总体要求。第5章,从充电设施、消防设施等方面明确了消防与充电设施的技术要求。第6章,明确了产权人、物业服务人、充电运营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要求。第7章,明确了防火巡查检查、充电设施维护管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档案等各项制度和管理要求。第8章,从火灾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监测与预警等方面提出了火灾风险管控要求。第9-10章,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要求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规范》具有多种特点:一是各方责任明晰细化。《规范》紧扣责任落实这一核心要义,根据产权人、物业服务人、充电运营企业等单位或个人的职责分工,列出各自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职责,从根本上解决“责任不清晰、事项不明确”的问题,推动建立权责明晰的消防治理体系。

二是物防技防措施明确。《规范》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火灾防范特点,结合国家、省相关要求,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充电区域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二层,不应设置在地下四层及以下,明确充电区域应分组设置及相关技术要求,明确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最大功率”,规范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充电设施建设。

三是应急器材制度完善。针对新能源汽车火灾发展迅猛和灭火救援实际情况,《规范》提出设置挪车器作为主要的初期火灾处置器材的配置要求,规范了预案制作、演练与应急处置程序,能有效避免火灾蔓延和火灾损失的扩大。

四是日常监管科技赋能。结合深圳市供电系统建设现状及规划,建立充电设施监控管理系统,并上传至市级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平台。提出充电设施所有人按要求对投入运营和使用的充换电设施在平台上进行登记,从而实现充储放一张网平台远程监测预警,以科技赋能提升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深圳消防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规范》实施。 一是全面组织《规范》宣贯。将通过召开宣贯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消防监督员进行集中学习,对《规范》的内容以及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宣贯,促进社会单位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主体意识,确保《规范》成为社会单位和监管部门共同遵守的标准规则。

二是逐步推进《规范》实施。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原则,市、区消防救援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督促社会单位按照《规范》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开展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试点推进、全面实施,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是定期开展《规范》评估。市、区消防救援机构定期对社会单位使用《规范》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对社会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推动单位主动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适时组织对《规范》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规范》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