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大象闯入,新能源关键矿产资源加速重整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磊 财经杂志 时间:2024-10-10 21:20:14

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加入会提升新能源关键矿产资源的市场集中度。对于中国企业,这种和寡头资源供应商谈判的记忆并不美好。铜,中国企业筹码不多;锂、镍,中国企业都握有足够筹码

文|尹路

10月9日,全球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宣布将以每股5.85美元全现金收购锂矿公司Arcadium,交易总价预计为67亿美元。

Arcadium是一家新公司,2024年1月由美国Livent公司和澳大利亚Allkem公司合并而成,是仅次于智利SQM和美国Albemarle(雅宝)的全球第三大锂矿公司。

收购传闻于10月4日传出,Arcadium当日的收盘价为3.08美元,每股5.85美元的收购价溢价了90%。交易将于2025年中期完成。

力拓有意收购锂矿企业的传闻已久。2024年9月底,传闻已经集中在Arcadium和雅宝。10月9日,力拓和Arcadium董事会同时宣布收购协议,但协议最终落实还需得到超过75%的Arcadium股东同意,以及法院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因为市场需求小,过去多年矿业巨头对锂资源一直兴趣不足,但随着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与其相关联的关键金属矿物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更关键的是,这些关键矿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

特别是与电池相关的锂、镍、铜三种金属矿物,其供应情况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电池、电机,进而辐射影响汽车等关键产业。对于这些关键金属矿物,矿业巨头入场在意料之中,而目前在这些关键金属矿物中积极布局的主要是力拓和必和必拓(BHP)这两家巨头,后者的重心是镍、铜。

巨头加入肯定会提升市场集中度,对于中国企业,这种和寡头资源供应商谈判的记忆并不美好。锂、镍、铜这三个新能源关键矿产,铜中国企业筹码不多,锂、镍,中国企业都握有足够筹码。

力拓入场锂资源,对于赣锋、天齐这些同样掌握全球锂资源的中国企业而言,既多了一个重磅竞争对手,也多了一个潜在合作伙伴。赣锋、天齐掌握大量稳定客户,用好这些筹码,就有与矿业巨头的合作空间。

对于铜、镍,必和必拓的加码势必会造成市场集中度上升,导致下游的中国企业议价能力下降。但中国企业一直在通过技术研发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比如中国车企在高电压平台投入巨大,该平台可以降低电流强度,从而减少整车的用铜量。

还有利用低品位的红土镍制备高纯镍的第四代高压酸浸工艺,目前仅有中国企业掌握全部工艺流程和技术。高纯镍不同于之前的普通镍,是具有高技术门槛的产品,拥有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与矿业巨头的合作空间广泛。

力拓瞄准锂资源

锂资源相关企业虽然是近几年的明星公司,但论及营收、利润、市值,和力拓这种老牌矿业巨头完全无法相比。以四家全球锂资源的头部公司为例,SQM和雅宝截至美东时间2024年10月9日美股收盘,市值分别为123.68亿美元和119.79亿美元,两家国内锂资源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截至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0日收盘,市值分别为685.84亿元和580.99亿元。四家企业的市值都在百亿美元左右,而力拓截至美东时间2024年10月9日美股收盘,市值为831.16亿美元。

锂属于金属矿产中的小众,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其每年的市场规模刚刚接近百亿美元,预计在2027年—2028年将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而铁、金、银、铜的市场规模均超过千亿美元。

力拓此次收购的Arcadium,是一家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均掌握锂矿资源,在日本、中国、美国、英国等地均设有加工工厂的全球锂资源头部企业。

但因为这家企业掌握的锂矿资源中过半为尚未大规模开采的新项目,在2021年—2022年的锂价上涨周期中,并没能吃到足够的红利,导致现金储备并不充裕,开发新项目过程中必须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所以在项目投入、交付进度上严重不及预期。同时锂价持续走低也影响了公司估值,2024年初合并成立时,Arcadium的估值超过百亿美元,而收购时,价格已跌至67亿美元。

这也是很多锂资源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此前多年市场规模较小,所以锂资源企业的家底普遍比较薄,面对市场波动,既无法在上升周期通过大投入快速增加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也难以承担下行周期关闭、取消项目的成本投入,导致锂资源企业应对周期波动的能力不足。假如有激进的企业想进行逆周期调整,就需要承担巨大风险。比如天齐锂业在上一个下行周期2019年—2020年的逆周期收购,就造成了巨大债务负担,如果不是2021年开始的超预期增长带来了高额回报,其债务风险将难以承受。

而矿业巨头的加入有望改变这种局面,因为它们的收入构成多元化,锂资源在其中占比不高,锂价波动对矿业巨头影响有限。而矿业巨头的雄厚资本是稳定锂资源市场的关键,锂价上涨时,可以加速待开发锂资源项目的交付进度来满足市场需求,稳定价格;锂价下跌时,停产部分项目对矿业巨头是可承受的成本,可以更快控制供给,稳定价格。

力拓首席执行官Jakob Stausholm相信由矿业巨头主导的锂业务更有优势,大型汽车、电池制造商更愿意与财务稳健的大型公司达成供应协议,而不是受制于现在大幅波动的锂供应。“行业客户会看好一家大型蓝筹公司,一家他们能够信赖的公司,可以与之签订长期协议的公司,相比之下,初创公司遭遇的挑战往往是前景缺少确定性。”

除了给客户提供确定性,矿业巨头的入场是用真金白银对锂行业投下了信任票。澳大利亚矿业与勘探公司协会(Association of Mining and Exploration Companies,AMEC)首席执行官Warren Pearce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笔交易是对锂行业前景的巨大信任投票。”

力拓此时入场也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重整信号。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在2024年9月给出的最新预测,到2040年,锂资源需求将维持10%的复合年增长率,总体锂资源的供给依然是短缺的。力拓认为,由于短期需求不足,锂价已经比峰值价格下降了80%,此时收购正值具有长期上行空间的时候。

2024年8月开始,大型客户开始发出大额采购订单,比如宁德时代向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开出了2025年—2027年每年不少于14万吨磷酸铁锂的采购承诺,并支付预付款。按照当前磷酸铁锂价格计算,这笔采购合约价值近150亿元。同时宁德时代还停止了旗下江西锂云母矿的生产。一边停工,一边开出采购大单,是典型的建立低价原材料库存的举措。

近期锂资源的价格也传递出走出谷底的信号。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从9月险些跌破每吨7万元大关回升到8万元附近。上海有色金属网报价的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和锂辉石精矿到岸价均回升到8月中的水平。

必和必拓加码镍、铜

在力拓下注锂资源的同时,另一家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从2022年开始不断加码镍、铜投资。

英国卡班加镍业(Kabanga Nickel)拥有的坦桑尼亚镍矿床是全球最大的高品位硫化镍矿床,必和必拓2022年初投资4000万美元,获得其17.8%股份。该矿设计年产能40000吨镍,6000吨铜和3000吨钴。

2023年5月,必和必拓以约6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铜矿商Oz Minerals,获得了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Carapateena铜矿,同时还有其持有的待开发镍资源权益。

2024年7月,必和必拓与加拿大伦丁矿业宣布联合收购FiloCorp,总价约为30亿美元,必和必拓和伦丁矿业将组建一家各持股50%的公司管理FiloCorp旗下横跨阿根廷、智利的FDS矿区,这一矿区被认为是南美地区最具开采潜力的铜金银矿床。

在这些成功收购之外,还有一笔金额最大的收购最终未能成功,必和必拓于2024年4月开始,连续三次向英美资源发出收购报价,分别为311亿英镑,340亿英镑和386亿英镑,但最终收购未能成功。主要原因并非价格,而是必和必拓只想收购英美资源的铜矿部分,收购需要以剥离英美资源南非的铂、铁矿业务为前提,而英美资源表示剥离将带来巨大的监管风险,因此拒绝以剥离业务为前提的收购方案。

必和必拓持续加码铜、镍资源,主要源于其对能源转型的资源需求有坚定信心。铜是电池、电机、电线都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材料。比如电池,生产1KWh的电池需要铜0.6公斤—1公斤左右,一辆电池容量60KWh的电动车,仅电池就需要铜30公斤以上,另外电机、高压电线都需要大量铜,综合计算,一辆纯电动车的铜消耗量接近100公斤。充电桩同样需要不少铜,一个交流慢充桩需要5公斤铜左右,而大功率快充桩的用铜量则与一台新能源整车不相上下。另外光伏、风电同样需要数量不菲的铜材料。

镍同样受益于新能源车发展带来的大幅增量。在新能源车高速发展之前,镍的主要用途是应用于不锈钢等金属材料,需求量不小,但附加值不高,可用于不锈钢的红土镍纯度不高,开采难度、冶炼难度都比较有限,没有什么行业壁垒,主要以规模取胜。

但随着高纯镍在电池中的应用,镍的市场定位发生了新变化。因为对纯度要求高,开采、冶炼难度大,技术门槛高,高纯镍是一种有较高行业壁垒的材料。以价格举例,镍含量1.6%的印尼红土镍,中国到岸价每吨50美元左右,按照其镍含量计算,镍的对应价格每吨不到3200美元,而纯度超过99.96%的高纯镍报价每吨接近2万美元。

矿业巨头企业进入锂、铜、镍等新能源关键金属资源市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市场关注的并不是谁进来了,而是它们选择进入的时机。力拓收购Arcadium给锂资源市场注入了更多信心,同时巨头的加入也让市场看到锂价摆脱大起大落的可能性。

必和必拓加码镍、铜则传递了其对新能源发展的信心,在当前新能源车、光伏等都处在下行周期的情况下,巨头加码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而巨头入场新能源相关产业,必然加速重整进度,促使新能源市场从快速发展、大幅波动、百家争鸣的阶段进入稳定增长、波动缩窄、巨头博弈的新阶段。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马克

责编|张雨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