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冰城造“星”小巨人!今年哈工大卫星已将7颗卫星送上天|年底前,还将发射十余颗

IP属地 北京 编辑:周伟 哈尔滨新闻网 时间:2024-10-09 19:15: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视察我省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哈市把加快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作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向,持续发力。9月,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3颗低轨卫星成功发射,由此今年该企业上天卫星已达7颗。预计年底前,哈工大卫星公司还将有十余颗卫星逐梦苍穹。

航空航天产业是推动国防建设、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位于地表500~2000千米之间空间区域的低轨卫星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地球低轨卫星总容量约6万颗。国际上采用“先到先得”原则,即低轨卫星位置“先到者先得”。目前,我国已规划3个“万星星座”计划,仅卫星制造市场规模就超万亿元。

作为国内领先的整星研制、星座设计和在轨交付服务提供商,哈工大卫星正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规划,抢抓发展机遇。目前,该企业已进入国内商业卫星制造企业第一梯队,业务覆盖通信、导航、遥感、深空探测等诸多领域,在研卫星任务达百余颗,其低轨商业卫星研制任务量约占国内市场两三成。今年9月,成立不足4年的哈工大卫星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颗卫星主要由平台和载荷两部分组成。其中,平台是卫星的核心支撑,提供了卫星运行所需的基本功能;载荷决定了卫星的拓展功能,包括可搭载相机、通信设备等。“‘SATware柔性化卫星平台’是我们创新推出的核心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传统卫星研制过程中迭代速度慢、研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哈工大卫星总经理助理王群告诉记者,该技术可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对卫星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扩展,降低了其设计、制造等成本;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快速组装方式,大幅缩短研制生产周期,从一两个月降至7天左右。此外,工大卫星创新研制的平板式卫星平台,使卫星在火箭内堆叠布局,在一箭多星的发射过程中,可有效提高火箭空间利用率,降低发射成本。

目前,哈工大卫星已在哈尔滨新区建设卫星研发试验总部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基地将通过“5G+智慧制造”技术赋能,实现卫星柔性化、批量化、数字化智造技术的全面应用,具备年产200颗500千克级卫星的能力。接下来,哈工大卫星将积极发挥龙江卫星制造产业“链主”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助力龙江加速形成航天新质生产力。

实习生 何睿 记者:刘首辰

编辑:王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