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车企:卷不动了,就拿组织开刀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汽车人才研究会 时间:2024-10-09 12:02:54

企业的竞争,最后是管理的竞争。存量竞争时代,企业从管理要效率。

2024年,汽车市场波涛汹涌,变革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9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台州宣言》。吉利宣告,将战略重心定位于战略聚焦、深度整合、高效协同、稳健发展及人才强企五大核心领域。这标志着吉利从高歌猛进的战略扩张时代,转向深度整合与精准收缩。

众多忠实粉丝欢呼雀跃,感慨这一天终于来临,可见吉利的整合之路早已是众望所归。有业内专家表示,在当前复杂多变且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战略聚焦对于吉利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无疑是破局的关键。

《台州宣言》的发布,无疑是吉利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精准把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追求高质量发展才是未来的必由之路。

家大业大的吉利

吉利控股集团,犹如一个声势浩大的名门望族,麾下子品牌众多,且各具特色,共同铸就了这个帝国的庞大与繁荣。

作为家族中的嫡长子,吉利品牌承载着厚重的传承与荣耀,其帝豪、博越、星瑞、几何、银河等车型,不仅代表了家族的经典,更以亲民的价格和较好的性能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为家族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沃尔沃的加入,为吉利家族增添了国际风范,它以卓越的安全性能和低调奢华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领克作为吉利与沃尔沃的结晶,兼具两者之长,迅速崛起为汽车界的新星。而极氪和极星,则分别以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和高性能豪华电动汽车的定位,展现了家族的创新活力和优雅品质。极越作为百度与吉利强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为家族注入了新的智能科技元素。

此外,伦敦电动汽车、宝腾、路特斯等成员也各显神通,为家族开拓了新的市场和领域。Smart品牌,作为吉利与梅赛德斯-奔驰的联姻之作,以高端纯电车型的身份为家族增添国际化的色彩。雷达和睿蓝则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皮卡和换电。在移动出行领域,家族也有曹操出行以及和奔驰合资的耀出行两个载体。太力飞行汽车和Volocopter的加入,则展现了家族对未来科技的无限憧憬。

在乘用车领域子孙满堂的吉利,在商用车界也枝繁叶茂。其商用车板块的嫡系传人——远程汽车,如今已构建起涵盖轻卡、重卡、皮卡、客车等全方位的产品矩阵,尤其在甲醇、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领域,更是积淀深厚。汉马汽车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吉利在商用车领域的实力。而唐俊欧铃的收购,则使其在商用车领域也拥有了接地气的产品。

除造车外,吉利在金融、数字科技、挖矿等多领域均有建树,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教育领域,吉利通过五所院校为汽车行业输送人才。文化娱乐上,铭泰集团举办赛事,运营赛车场,丰富汽车文化体验。更值一提的是,吉利涉足太空领域,通过时空道宇推动卫星产业链商业化,紧握智能汽车未来。

吉利之翼,既驰骋大地、翱翔天际,又探索星空,不断拓宽着自身的边界,向着新能源汽车时代大众集团的目标不断迈进,是中国汽车界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各自为政、资源浪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吉利控股集团以其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努力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然而,多品牌策略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助力吉利广泛覆盖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内部资源的耗损,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地表现在车型市场定位的重叠以及同质化布局上。

据统计,在不考虑新能源车型的情况下,仅10万元价格区间的SUV,吉利就布局了多达9款车型,这种密集的布局不仅加剧了集团内部的竞争态势,稀释了单一车型的市场影响力,还可能引发消费者选择上的困惑,从而影响品牌忠诚度。

新能源领域同样面临挑战,极氪、极越、极星等品牌虽各具特色,但同平台产物如极氪001、极越01、极星4等在尺寸、性能上的高度相似,反映出新能源产品线的同质化问题,不利于品牌差异化发展。

多品牌布局,但没有很好地统筹管理,直接导致吉利体系内车机系统与智驾团队碎片化,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车机系统方面,吉利内部存在着多达11种不同的方案,包括吉利油车GKUI、银河N OS、几何鸿蒙 OS 、领克LYNK OS N和Flyme Auto、极氪ZEEKER OS、smart OS、极越智舱等,这种碎片化不仅极大地分散了研发资源,增加了管理复杂度,也给用户带来了额外的学习与适应成本,不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吉利同样面临着多种方案并存的困境。从极氪与Mobileye的合作到自研团队的组建,再到领克、银河分别与黑芝麻和福瑞泰克合作,至少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技术路径。据内部人士透露,吉利体系内的智驾团队多达五个,各自为政的研发体系不仅导致了研发工作的重复,还严重影响了技术整合与创新的效率,使得吉利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整体竞争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如何在保持品牌多样性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技术研发的协同与整合,以更加高效、协同的方式推动品牌发展,将是吉利等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内部整合上掀桌子

在汽车产业的风云变幻中,每一次市场周期的转换都如同一次深刻的洗礼,促使着车企们不断审视自我,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竞争格局。

在市场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车企们往往倾向于构建多元化的品牌矩阵与庞大的生产能力,以此作为抢占市场份额的利器。

但随着行业逐渐步入成熟稳定期,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更加挑剔和理性。此时,多品牌、多线作战的策略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反而可能因资源分散而错失发展机遇。

吉利已然醒悟到,内部整合已成为其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9月20日,李书福在台州“书福公开课”发布《台州宣言》,宣布就当前市场变化作出战略调整,放弃战略扩张,开启战略整合,对相应业务关停并转,聚焦到制造业、聚焦到汽车主业。

近期吉利展开的轰轰烈烈的研发整合就是行动之一。据36氪汽车报道,吉利研发体系正处于深度整合阶段,涉及几乎所有乘用车的研发业务。中央研究院作为核心,下设的功能开发中心与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肩负起新技术开发和整车开发的重任。

功能开发中心在本次整合中表现活跃,特别是在座舱、智能驾驶、EE架构等前沿技术领域。据悉,吉利已基本完成座舱设计业务的整合,除极氪等少数品牌外,其余子品牌的座舱设计均统一由中央研究院负责。车机系统方面,从领克到银河,Flyme Auto的大一统趋势日益明显,让不同价位车型的用户都能享受到相似的智能化体验。然而,智能驾驶领域的整合思路尚在探讨中,各品牌间正就整合优先级进行深入讨论。

与此同时,吉利集团的整车开发也在向平台化方向大步迈进。工程技术中心作为整车开发的核心,为各子品牌提供统一的开发支持,旨在通过平台化开发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整车的开发效率。其整合思路以“1+1”为主,即合并相似功能,减少重复开发,同时确保各子品牌保持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汽车制造业,作为规模经济的典型代表,平台化与个性化的平衡一直是其发展的核心议题。随着行业周期的演变,一些车企选择了加大平台化建设,以减少重复资源投入,最大化提升产出效率,形成了汽车制造集团常用的“大研发院”模式。

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均采用了这一模式。比亚迪以工程院和规划院为核心,为所有子品牌提供技术和整车开发支持,推动平台化与标准化进程。上汽集团旗下的飞凡和智己汽车研发团队,整合并入上汽研究院,便是这一模式的又一例证。

尽管内部整合为车企带来了诸多利好,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团队重组、岗位优化等举措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内部的博弈与阻力。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消除内部障碍、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是车企必须面对的挑战。此外,如何在平台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也是车企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可以预见的是,吉利、比亚迪、长城、奇瑞、长安等国内主流自主品牌车企,谁能在保有一定销量基础的同时率先做精做强,谁将在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