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比不消费更可怕的,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李娜 罗sir财话 时间:2024-10-01 19:05:08
更少消费、更少投资,并把全部收入用于还贷和储蓄,这是90年代的日本,也是今天的我们。

曾几何时,日本和我们一样。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也曾拥有长达45年的持续经济增长,这让日本人和企业坚信未来只会更好。他们据此从银行借更多钱投资、买房,他们永远相信房价会上涨,投资永远都会带来高回报。

但从买房投资到还贷,这个过程只需要一瞬间。

经济运行的正常机制是,一部分人选择把钱存进银行,另一部分人把钱借出来然后花掉。

一个经济体就是如此实现经济增长的;资产和负债一开始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原来资产负债表上价值百亿的资产只值十亿元,可六七十亿的负债还在那里。

于是乎,人们只能被动选择还债,或者把钱存进银行,因为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久而久之,变得没有人愿意消费、没有人借钱投资。

宏观经济开始陷入萎缩。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确保每个人还清债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资产负债表维持平衡,让经济再度向前发展。

当每个人、每个企业依然还负债累累的时候,那么提前还债,就会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并从底层影响着宏观经济的消费和支出。

回到现实,我们的房地产行业也的确呈现出某种和日本相似的特征。

最近三年时间里,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平均每年下跌10%,目前已经跌去了30%,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房价腰斩的现象。

过去我们说鹤岗那样的房子只会出现在东北;但今天,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正在“鹤岗化”。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也许还能够咬紧牙关坚持坚持,尽管他们有的家庭亏损了半辈子的积蓄还负债累累,但只要能节省开支减少消费,还能够勉强度日,但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举个例子,某个企业负债2000万,资产主要是200万的流动资金,100万的办公设备,外加一些厂房和写字楼,总估价在过去能够达到3000万。

但房价一旦下跌,写字楼价格首先就暴跌一般,工厂和设备面对这种企业倒闭潮,只会更不值钱,结果该企业过去能够有3000万的资产,但现在可能就只值1000万了。

1000万的估值和2000万的负债,那么这家企业实际上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如果运营得当,这家企业靠着每月的产出,还能够勉强还债度日。

那么未来呢?

企业和个人是一样的道理;个人首付贷款30年买房,原本房子值500万,负债300万,没有什么债务问题;但房子一旦跌到200万,负债300万,那么个人就相当于负债了100万。

这个时候,企业也好,个人也罢,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开源节流,努力赚钱然后把赚来的钱拿去还债。

当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资产价格都在下跌的时候,那么大部分的企业和个人,都会面临资产缩水的情况,这种恐慌随即蔓延,进一步加剧了资产价格的下跌。

而那些即便是没有负债的家庭和企业,也会因为“大环境”的不好,减少投资和消费;而那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家庭,则会因为背负巨债,不得不把大部分收入拿来还债,而不是消费和投资。

在这个过程,取决于收入的增长和负债的高低,只要债务没有还完,那么整个宏观层面的消费和投资,都很难恢复。

这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带来的可怕后果。

过去很多人觉得,房价下跌会影响到家庭这没错,但怎么会影响到企业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前段时间上海最奢华的酒店之一宝格丽酒店被卖掉,卖了24个亿,亏没亏呢?肯定亏麻了,但企业为什么还要卖掉?

答案就是现金流不足。

除了上海宝格丽,为了偿还债务,近几年华侨城已将数十家子公司股权和所持资产被出售或转让。

更早之前,万达卖楼也是同样的道理;亏肯定是亏了,但在现金为王的年代里,企业哪怕是冒着巨亏的结果,也不得不卖掉这些资产,否则企业就会有破产的风险。

现金为什么为王?

因为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是不及预期的,这是一个经济体全方位的不景气,这也意味着,很多企业未来的营收大概率都会下降。

而现金和债务,就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多久的关键系因素。

企业是这样,个人也是如此。

今年上半年六大行贷款缩水超三千亿,提前还贷的趋势还在继续。当资产负债表开始衰退的时候,负债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你要实在还不起,银行也不会为难你,反而还会想着办法帮助你。

这次央行就放大招了,又是降息又是降准,还利好了股市降低了房贷利率,本质上都是减轻企业和家庭的还债压力。

一个企业,如果放任破产,那完蛋了,银行债权首先落空,其次几十人上百人面临就业难,怎么解决?

最好的办法,就是予以支持,降低利率,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

个人也是一样,最近很多人还不起房贷了,银行可以协商吗?当然可以,因为协商才有机会,不协商的话,很多人心一横就是不还钱,银行也很难办,呆账的风险,是银行不愿意承受的。

相比之下,银行更愿意给你几个月期限,让你慢慢还。

但是,银行的利率可以无限降低吗?

当然不行;当银行利息无限接近于零的时候,就会陷入流动性陷阱。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失效了。

这个时候,不论如何降低利率,哪怕是负利率,可能都很难刺激企业和个人借贷投资。

这不是幻想,当年的日本就是如此,哪怕是央行利率为负数,日本企业和个人依然不愿意借贷。

退一万步,哪怕是利率降为零了,由于资金的使用成本很低,很多人即便拿到了钱,也不太会选择投资,因为经济周期很糟糕,投资回报率太低。

拿到钱,他们也更愿意还债,只要还清债务,没有利息也是一种利好。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消费端和生产端都开始萎缩;消费的萎缩意味着企业利润的萎缩,而生产端的萎缩,则意味着就业的萎缩。

这二者叠加到一起,只会让宏观经济陷入螺旋式下跌。

提前还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时代在改变,一同改变的还有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今天我们看日本,他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和产业上的落后陈旧,这些都是他们的缺点。

而这是日本天生的吗?

当然不可能。如果日本天生如此,那么就不会有二战后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从战败国到成为发达国家,日本仅仅用了几十年,这本身就说明了日本的厉害之处。

那为何日本思维和文化会变成今天这样?

答案就是地产泡沫的破灭,就是失去的三十年。

三十年,两三代人,足以改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对未来的消极、低欲望社会、老龄化社会、投资回报率偏低等问题,都会在日积月累之下,改变日本企业、日本年轻人。

这也让日本错失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是AI发展的机遇。

今天的市场经济,说好听一点是靠出口、投资和消费拉动的,但实际上就是靠债务驱动的。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几乎都和债务密切相关。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次贷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地产泡沫破灭,背后都是债务问题。

而我们,由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体系、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等问题,这也导致我们资产负债表衰退,要比90年代的日本更为严峻一些。

如果算上和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只会更严重。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90年代还是全球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则是全球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横向对比来看,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时候,正是我们决定走市场经济路线的时候。

在日本经济周期陷入破灭之际,全球经济正冉冉升起,但即便如此,依然没能阻挡日本经济长达三十年的漫长衰退。

时间的力量,周期的力量,互相交织叠加影响,最终事态的演变和走向,都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标准杠杆率来看,我们的杠杆率早就超过了日本泡沫破灭前的巅峰。杠杆率即债务,它直接决定了居民端和企业端面临经济周期时候的冲击力。

目前我国的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3.5%,其中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也高达18.8%,两个数字都比较高。

而那时期的日本,则早已经完成了社会福利、劳工福利,千万别小看这些东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这些社会保障体系无甚作用。

但在经济下行周期内,这一体系是许多“年轻无业游民”最低的生活保障。

而我们,目前甚至还没有很好解决员工方的年龄、休假、离职、加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这个问题过去好解决,现在不太好解决,未来可能更难解决。

毕竟,当企业还在承受营收利润的双重下滑时,它们自己几乎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这个时候还要求企业去完善劳动法,去重视员工权益,非常不现实。

那怎么办呢?

辜朝明已经给出了答案:“无止尽地财政刺激,由行政把银行里的钱借出来,投资基建。当增长还能够维系的时候,就应该全力支持经济发展。当不可避免的衰退到来时,至少国民还能有一个不错的生活基础。”

“如果错过这样的机会,那就没有太好的办法。等到衰退到来时,年轻人丧失大志,指望他们恢复信心已经不太可能,只能“再过一代人”。

这一代人,日本等了差不多三十年。

而一般的房贷按揭也是三十年。三十年的还款周期,三十年的信心培育,虽晚但到;对日本来说,他们至少保住了国民的生活基础,让日本年轻人能够有机会成为“平成废宅”过一生。

但我们等不起三十年。

我们的人口更多,就业形势也更复杂,对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没有足够完善;要知道,日本90年代泡沫破灭的时候,青年失业率还不足10%,而今天我们的青年失业率是多少?

是18.8。且这还是剔除在校生的结果,如果不剔除的时候,几乎肯定上20%,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至少从数据上来看,已经远超当年的日本。

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父母又面临房贷和中年失业的压力,在没有更多保障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过活?

因此,三十年太长,我们等不起,也不能等;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只争朝夕。

但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我想,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人类就是如此,渴望从一切已经发生的事物当中找到基本的逻辑,然后给出完美的答案,解决一切潜在的问题。

但现实世界,尤其是经济周期,它不是工整的数学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我们只能在不断试错和不断试点中找到最佳路径。

经济的发展,无非是供需平衡,今天供需失衡,消费和债务失衡,我们需要修复它,可能最需要的,依然还是时间。

就算是再过一代人又如何?资产负债表,始终会修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80后90后,可能注定要面对更艰难的事情。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