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预付卡消费纠纷频发,代表建议强化服务平台监管功能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上观新闻 时间:2024-09-25 08:41:54

虚假宣传吸引办卡、霸王条款、“卡还在,商家没了”……随着单用途预付卡市场的蓬勃发展,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事件频发。据调查,46.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曾因商家的突然失踪而遭受财产损失。这一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侵蚀了市场的诚信基础。

上海正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对单用途预付卡市场的监管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构筑消费者权益的坚固防线,上海市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对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的监管力度,并对单用途预付卡建立了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但目前,监管平台的企业接入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与平台完成信息对接的经营者总数仅为546家,与上海市相关行业企业总数相比,即约69万家,不足千分之一。

同时,监管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量不足。按照《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应将其预付卡管理系统与监管服务平台对接,并将关键数据如发卡数量、预收资金和余额等传输至平台,但消费者实际上能从平台上获取的信息却非常有限。平台提供的信息有滞后性,难以有效帮助消费者做出合理消费决策。

此外,商家预收资金管理风险犹存。尽管目前已建立预收资金余额的风险警示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有监管盲点:一是信息上报不一致,部分发卡企业未能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监管服务平台上报预收资金的相关信息,包括资金总额、余额等关键数据。二是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对于违反上报规定的行为,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和有效的惩罚机制,导致一些企业漠视规定,监管未能形成有效威慑。

上海对单用途预付卡实施监管治理措施后,市场秩序得到一定规范,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目标相比仍有差距,单用途预付卡引发的争议和纠纷数量依然较多,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

为此,建议加强对《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等法规的执法检查。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常态监管制度。单用途卡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管理规定》的经营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业务限制、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商务、市场监管、金融等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另一方面,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仍有优化空间。首先,应进一步增加平台商户接入量。目前主要是通过劝导、约谈等非强制性措施来促使发卡企业遵守规定,这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觉性,发卡企业实际上并未受到有效有力地监管。为提升监管效能,需进一步完善法规和监管机制,确保更多采用预付式消费模式的商家能够被纳入监管体系中,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有效的风险控制。

其次,应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平台。一是增强信息透明度,建议提供更详尽的发卡企业信息,包括其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以便消费者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预付消费决策。二是开发实时更新和主动通知功能——当发卡企业的信用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告知消费者,帮助他们把握维权时机。三是进行行业差异化监管,鉴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模式和风险特点存在差异,监管政策应考虑行业特性,为每个行业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包括设定不同的预收资金限额、资金存管要求、退款政策等。

第三,进一步构建由政府监管平台、金融机构和清算机构共同参与的运营框架,并建立稳固的数据共享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与监管,包括定期对监管资金、购买资金和核销资金等关键财务数据进行核对,以及从多个角度监控和分析异常交易模式,以便能够及时作出监管响应和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代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