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海上发射成功!浙产卫星“超强大脑”是如何炼成的?

IP属地 北京 编辑:郑佳 科技金融时报 时间:2024-09-24 19:41:32

9月24日上午,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仪41星、星时代-15/21/22卫星、驭星二号05星、复旦一号卫星、天雁15星和吉天星A-01星共8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科研副主任李超,紧紧盯着向天狂飙的耀眼光芒,他和团队半年来奋斗的心血——智加X2星载智能计算机,也正搭载于产自浙江的国星宇航星时代-21号卫星随火箭一飞冲天。

智加X2一旦开机启动,天上就多了一颗能看、会算的“智慧星”。

| “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画面 图源:直播录屏

智能计算机上天

卫星也可以在云上做“计算”

由之江实验室天基中心团队研发的的第二代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黑色,如移动硬盘一般大小,拿起来掂量掂量,分量不轻。在智加X2上天前夕,记者来到之江实验室看到了这台星载计算机的“真身”。

| 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概念图 图源:之江实验室

“别看这不足1公斤的黑盒子小,里面可藏着32TOPS的算力,每秒能完成32万亿次的计算操作。”李超介绍,“它的功能就像天上卫星的‘大脑’,能实时智能处理星上遥感数据,也能进行系统软件故障自检和自恢复等。”

给卫星装上一个“算力大脑”,意义非凡。此前,天上的卫星像一个“无情的摄影机器”,会对地面上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地拍摄,然后等卫星过境中国时,将图像传到地面处理中心,进行图片分析和处理。受限于网络带宽限制,部分图像数据无法全部回传地面,整个数据传输处理过程时间长、效率低、准确性也没有保证。有了智加X2的存在,卫星可以从“天感地算”升级到“天感天算”,直接在轨道上处理和分析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对地球表面更为精细的观测和监测。

比如卫星遥望地面时,如果有浓厚的云层遮挡,智能算法能直接分辨减少拍摄;当地球的另一端,正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智能算法能够直接分辨类似的自然灾害问题,快速反应实时传输数据;又或者在农业领域,天上的智能计算机可以精准检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或产值,帮助农民优化种植方案,提高产量和质量……

除了实时高效、精确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智加X2还能实现图像的智能压缩。“卫星拍摄一张图片可能需要占4-5G的存储空间,但我们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将图像压缩十倍有效减少带宽的使用和存储空间的占用。”李超说道。

| 装载在卫星上的智加X2 图源:之江实验室

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

半年迭代X1至X2

今年2月,智加X2的“前辈”第一代星载智能计算机已经搭载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飞上天空,半年时间里,智加X1运行情况良好稳定,已经开展了百余次测试,实现正常运行。

相较前一代,智能X2集成度更高,功耗降低了50%,体积和重量减轻了30%以上。航空航天材料要求高、成本高,李超告诉记者:“载荷重量能降低1g,和节约了1g黄金差不多。”

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并对功能进行升级迭代,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李超团队是怎么做到的?李超说:“之江实验室的优势,就是我们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去完成技术目标。”

今年,之江实验室探索建立了重点科研任务总体部制度,打造了太空计算系统科研任务总体部,跨中心、跨学科组建团队,实行技术线和行政线“双总制”。这样的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了科研效率,提升了科研强度。

“我们也吸取了很多传统航天工程的优点,在自己需求的框架范围内,设计了一套适合自身技术产品的研制方法。”李超解释,比如之江实验室的优势在于智能计算,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软件设计去弥补硬件上器件的不足。“现在我们就用算法有效实现了系统在轨重启、自效验、容错等功能。”

| 李超和团队实验现场 图源:之江实验室

平均年龄30岁

他们要在太空织密一张算力网

今年7月,当记者走进嘉兴卫星中试基地时,这里进行着星载智能计算机与卫星的联调联试工作。来自之江实验室的几个年轻人,穿着全套工作制服,正加急调试智加X2的运行功能。他们时而在电脑上调整一行行代码,时而走到一个银色大铁皮前,查看星载智能计算机的运行情况。

| 之江实验室科研人员与国星宇航科研人员合作攻坚 图源:之江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天基中心工程专员李世林表示,这段时间他们在验证智加X2和卫星上各个软件间的适配功能,测试它的稳定性。“之前团队几名成员在四川进行功能开发工作,前一周晚上10点,大家收到了系统故障问题,第二天就赶来了嘉兴,要赶紧排查解决。”

李世林今年27岁,是团队的年轻力量,他说,到嘉兴以后,每天的日常就是酒店和基地两点一线。在测试阶段,因为要在特定的条件完成所有实验。对于研发人员们来说,加班到10点后,甚至通宵工作都是“家常便饭”。

“整个智加X2的主要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也仅在30岁左右,”李超说,“大家年龄小,有干劲,这份工作时常需要加班,靠的就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心。”

但一群年轻人想要推动的是一个大星座的梦想。目前,之江实验室正在研发通过布局更多的星载智能计算机,未来,同样搭载智加系列计算机的太空计算系统“首发星座”将发射升空,希望在太空织起一张智能算力网。

李超介绍,“首发星座”中的十几颗卫星可以在天上相互连接,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把有用的信息秒速级传回地面,将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技术,全球大部分的卫星都是‘单星作战’,就像一个风筝分别和地面连接,受限于地面基站数量和传输带宽,数据传输的效率较低,”李超说道,“而太空计算系统把所有的卫星连成一颗卫星,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眨眼的星星带给我们浪漫的盼望和希冀。以后,天空上还有更多代表智慧的“星星”带着科学家的努力,用最前沿的技术,为我们的交通出行、生命安全、劳动生产创造新未来。

来源 | 潮新闻、光明日报

编辑 | 王航飞 校读 | 胡丽华

责编 | 江英华 王姝 监制 | 尤成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