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标准研究 | 给汽车装个尾翼,可不是去趟汽配城那么简单!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时间:2024-09-23 20:24:05

有人能拒绝一辆带有尾翼的汽车吗?

作为赛车和高性能车的外在特征之一,夸张且吸睛的尾翼是很多人改装清单上的必选项;而一些驾驶装备了电动尾翼车辆的车主们,甚至在停车后还会把尾翼打开,只是为了能让车看起来更帅一点。

当然,除了“帅”之外,汽车尾翼也是有其它正经作用的。

汽车尾翼也被称作后扰流板,它的出现,象征着人类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与空气的不断博弈。直到今天,我们也很难宣称自己完全驯服了空气,只是随着对其了解的不断深入,逐渐摸清了它的脾气,从而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让自己跑得更快、更稳,也更加省力。

早期的大型汽车尾翼更多见于专业的赛车。通过尾翼产生的下压力,让车辆后后部更加稳定,提升了车辆在高速工况下的操控性和安全性。然而,在产生下压力的同时,空气阻力也往往随之增大,单一角度的固定式尾翼逐渐不能满足多种工况下的需求,于是可调可变的电动尾翼便应运而生。

民用车的技术进步离不开赛事创新科技的下放,得益于制造成本的降低、材料科学的进步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和高性能汽车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今的电动尾翼已经从早期仅在赛车和高性能跑车上应用,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乘用车市场,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中,你甚至可以花上十几万,就能拥有一台装备了可伸缩电动尾翼的家用车型。

电动尾翼的智能化和集成化是当前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今天主流的电动尾翼能够与车辆的电子系统如电子稳定程序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等集成,根据实时车速、转向角度和其它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以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不仅提升了车辆的驾驶性能,能耗和经济性也同时得以保证。

环保和节能是电动尾翼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汽车行业正面临着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的压力。电动尾翼通过改善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有助于降低风阻、提升燃油效率、减少排放,迎合了全球的环保趋势。

因此,电动尾翼研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行业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商需要遵循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基于此背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在开展《乘用车电动尾翼》标准的研制工作。

主要内容

标准涵盖了从设计、材料选择、性能要求到测试方法、质量控制和产品标识等全方位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电动尾翼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性能和外观的期望。

在技术内容方面,标准详细阐述了电动尾翼的一般要求,包括使用材料的安全性、外观质量、标称电压下的运行表现以及漆面标准。这些要求确保电动尾翼在视觉上与车辆整体协调,并且在功能性上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

性能要求部分是文件的核心。标准规定了电动尾翼在实际使用中必须达到的要求。包括展开时长、工作噪声、耐误用载荷、耐久性、耐振性、耐冲击、耐高低温交变、耐腐蚀、耐化学试剂、耐高压冲洗、模态、强度、自锁性、侧向刚度、排水能力、破冰能力、电磁兼容性和电性能等。这些性能指标确保了电动尾翼在各种环境和使用条件下都能稳定工作,同时保证了其在长期使用中的耐用性。

针对性能要求,标准中提供了对应的试验方法,用于测试电动尾翼是否符合上述性能要求。这些试验方法为相关方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测试流程,以验证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电动尾翼的检验规则,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以及产品的标识、包装、运输和存储要求,以保证产品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当前进展

目前本标准已完成起草工作,并基于工作组成员单位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的量产产品完成了验证工作。

后续规划

本标准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预计2025年初完成制定并正式发布。如需了解《乘用车电动尾翼》标准的后续信息,欢迎持续关注汽车学会公众号及标准研究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