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车企高管逛展的方式不同,这一次,李书福是带着来自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逛展。在一场生动的“书福公开课”中,不仅串联起了吉利丰厚的转型成果,也同时将吉利在变革时代下的全新战略思考和盘托出。
从宁波宣言到台州宣言,吉利稳中求进
在中国汽车产业日益精进的大背景下,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之争、品质之争,而是逐步上升到了营销之争、流量之争,对于企业而言,是考验也是挑战。
但是,吉利在每一个发展变化的阶段,从来没有缺位过。一个比较具象的例证体现在,尽管近些年来自主三强一直在轮流做东,但吉利一直稳坐其中,说明有定力,而定力翻译一下讲,其实就是实力。这背后,一方面得益于企业在创新创造方面的前瞻性全域布局,另外一方面,更与高层次的战略指导密不可分。
随着全球汽车能源形式集体发动转型,吉利一直坚持多轨并行方案,从纯电、混动,再到绿色甲醇技术均进行了全面覆盖。落地到技术上,从SEA浩瀚架构、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等新一代智能模块化架构,到神盾短刀电池、EM-P 超级增程电动方案等在各品牌车型上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其中,上市45天即破2万交付量的银河E5,为吉利提速新能源增加了又一重要注脚。
此外,吉利还坚持构建未来出行星座,以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逻辑,为将来的智能出行提供立体化保障。就目前而言,这是其他企业不曾涉足的领域,也进一步反映了吉利更为宏观的布局视角。此前曾有汽车分析师告诉,吉利目前是中国技术第一的企业。如今看来,这句话也并非空穴来风。
据了解,为了在技术上寻求持续突破,近十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在全球设立超10个研发和造型中心,共有3万余名高水平、国际化工程研发设计人员,这些都是竞速市场的底牌。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天的吉利让这句话有了更多可参考价值。
进入市场转型的新阶段后,要求企业不能只关注自己,更要把脉整个产业。在李书福眼中,稳住舵,耐住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他回忆2007年的时候,吉利也曾面临过挑战。“当时大家都在打价格战,越打越便宜,质量和服务体验越来越差,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大,这条路不能走了,走下去企业就完蛋了。所以立即发布了《宁波宣言》,宣布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要打技术战、品牌战、品质战、服务战、还有道德战。”李书福认为:“不讲道德、乱来是走不远的,所以吉利不能跟着走,要有自己的奋斗方向和价值底线。”
如今,市场又处于新一轮深度变革中,吉利再次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战略聚焦——坚定不移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积极布局纯电、醇氢、增程等多技术路线;战略整合——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板块,厘清业务定位和各品牌定位,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战略协同——强化在“天地一体”、软硬件布局、基础技术与核心部件共享、模块架构升级等科技生态领域的协同。战略稳健——坚持稳健经营,不盲目扩张,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员工福利报酬,坚守道德底线;战略人才——坚持 “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理念,助力内生型人才成长,吸引全球同路人扎根吉利,建设人才森林。
以上战略举措,是吉利上下基于时代变化形成的战略共识,“稳中求进,一切为了用户”是吉利接下来全力聚焦的重要事项。
李书福重投人才培养,目的是为“后继有人”
在此次的《书福公开课》上,以及《台州宣言》的战略方向中,李书福都曾反复提到人才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万事在于人,成败在于人,企业有没有信心取决于员工,员工有没有信心取决于管理层,管理层有没有信心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和商业战略。所以,人是企业的根本。因此,培养人才也成为吉利这些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课”。
说到这一点,李书福坦言,“并非是吉利一开始非要发展教育,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几十年前,当年中国教育资源匮乏,各个地方都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而吉利恰好有这个启蒙条件,不知不觉中,吉利被教育事业所吸引,同时吉利的教育成果也反哺到吉利、以及中国汽车产业之中。
如今,从最先成立的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到后来的吉利学院、三亚学院、南宁数字科技学院、湘潭理工学院,吉利的教育事业也随着商业版图从台州走到了全国。并且每个学校的教育方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寻求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因材施教,只为教给学生真本领和硬功夫。
比如吉利学院推行“千人千面”的教育培养方式,目的是发掘每个人的潜力,找到每个人的长板,未来可以精准聚焦到细分领域;再比如,南宁数字科技学院主攻数字化转型教育,为中国汽车、中国产业培养优秀人才。总体而言,聚焦汽车主业,围绕制造业打造而成的吉利教育集团,体现的正是吉利顺时代潮流而动的教育思考。
此外,李书福还透露称,自己几十年来约有20%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上。提及原因,他表示:“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还不那么有竞争力,其核心就在于教育改革方面还有更多的空间。”所以,李书福说,吉利就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的心思,想了很多的办法,希望通过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改革,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够走出一条有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功发展道路。
在这个非盈利性质的重要板块,吉利的坚持投入也换来了回报,据了解,从吉利教育体系中走出的毕业生近20万人,为汽车产业的各个链条都提供了相应的人才资源。
如果说在汽车、科技、出行等领域的全方位深入布局,彰显出的是吉利对商业本质的洞察和理解,那么在人才培养、教育事业上的持续投入,展现出的便是吉利可持续发展的长线思维,不止于眼下,而是关乎未来几十年。
就像李书福在公开课上对同学们说的那样: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共同商业追求的同路人持续接力推进。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令人满意的汽车产业目标,但只要吉利后继有人,那么就一定可以实现永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