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跃迁式增长 整车产能达到151.5万辆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中原网 时间:2024-09-23 12:57:43

9月23日,2024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大会暨智能网联汽车大赛开幕式在郑州举办。开幕式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总经理陈士华发布《2024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关系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情况;二是根据课题组对郑州市全产业链的调研形成郑州市新能源汽车生态情况;三是结合行业发展的情况和趋势对郑州市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提出建议。

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今年有望超过1150万辆

从市场格局来看,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跃迁式发展,销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位。2024年已经过去八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单月销量来看,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今年有望超过1150万辆,2025年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50%以上。

在政策层面上,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并加快向使用端转移。一是国补在2023年全面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优惠驱动新能源汽车企业步伐的加快。二是以试点示范形式支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电池、新能源企业示范城市群的建设,助力加快突破燃料电池“卡脖子”的难题,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新模式发展。三是国家政策向充换电等使用端转移,今年财政部等多部委先后开展县域充换电补短板试点,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四是以旧换新,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国家政府也在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出海。

在产业链方面,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技术路线驱动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目前,我国已经构建全球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在动力电池领域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前列。电驱动技术快速迭代升级,车企在加速研发驱动式技术,轮毂驱动在实验车上实现搭载和测试。在智能化方面,智能网联感知系统方面我国加快技术突破和产品多元化替代,激光雷达技术价格优势全面提升,我国已占据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份额的84%,车载毫米波雷达已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2023年的国产化约10%。

在智能网联决策系统方面,我国加快算法算力的升级,一是端到端大模型逐步成为行业远期共识;二是企业加快攻关车载操作系统“卡脖子”的难题,华为的鸿蒙OS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构建操作生态系统。三是车载计算平台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包括在总结各省市汽车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的先进经验,比如广东省聚焦汽车产业链的打造,导入复合产业链集群,北京以政策优势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建设,上海发挥产业链规模优势,培育一千家规上零部件企业,构建整车协同的产业链集群生态。

“产业集群各有特色,郑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和这些产业集群做一些参考,做一些差异化的建设。”陈士华说。

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跃迁式增长 整车产能达到151.5万辆

根据前期调研,调研组对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做了全面梳理,挖掘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和短板。

从整体的情况来看,2023年以来在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工厂导入、上汽新工厂建设的助推下,郑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跃迁式增长,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1.6万辆。

在整车布局方面,郑州市布局宇通、上汽、东风日产、郑州海马等六大整车厂,产能达到151.5万辆。此外,郑州市在燃料电池领域具备国内先发示范效应,牵头建设河南省氢燃料电池示范群,建成加氢站25座,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位居国内第一梯队。郑州市拥有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200多家,总体来看郑州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处于快速布局阶段。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郑州市核心零部件企业22户,初步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动力电池领域有比克电池,在电动系统拥有中电芯能源在六家企业,优势明显。电池包方面有敏惠汽车等两家企业,充电桩方面有五家企业,总体来看在整车企业的带动下,郑州市的电动系统产业链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且发展潜力巨大。

在燃料电池系统方面拥有四家企业,其中电堆及系统产业链布局了头部企业,加快提升竞争力,正星科技股份拥有氢罐及配件生产能力,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群政策的支持下,郑州市有望打造氢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智能网联系统核心零部件企业共6家,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带动下,在整车企业的牵引助推下,有望引进并培育一批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

打造“中国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郑州怎么做?

《报告》对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高质量发展做出五点建议。

第一,完善创新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支持宇通、海马等加快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以比亚迪、上汽等新能源汽车车企为引领,进一步导入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研发和生产布局,逐步完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第二,做好本地企业的培育,支持与科研结构联合开发核心产品,提升核心部件的本地化配套率。

第三,加强新项目的引进,基于郑州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规范化示范成效,带动布局重点项目。

第四,加快生态建设,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助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第五,深化开放合作,发挥新能源汽车产能优势,继续搭载面向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大会,向全国展示郑州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配套资源方面的优势,打出中国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郑州名片,助力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安欣欣 孙雪苹 文 周甬 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