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新款iPhone开售,部分机型已“破发”,“黄牛”也不收货

IP属地 北京 编辑:吴俊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4-09-21 14:33:48

9月20日,备受关注的四款iPhone 16系列机型正式发售。

据澎湃新闻,记者抵达上海南京东路苹果零售店时,首批预约到店取货的用户已经在室内排起长队。在苹果环球港门店,大批预约的用户同样在门店门口等待领取新机。多名消费者表示,今年苹果新机更新力度不算大,包括AI功能也不能第一时间用上,原本期待值没那么高,但因为使用习惯,还是会选择苹果。

部分机型“破发” “黄牛”不收货

据,正式发售当天,苹果店的工作人员介绍称,提前预约购机的消费者可以进店领取新机,店内没有iPhone 16 Pro /Pro Max现货,但iPhone 16及iPhone 16 Plus可以直接购买。

“iPhone 16 Pro Max加价300—400元左右回收。”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正在交易的几名“黄牛”,他们手提十多个苹果购物袋,看到从苹果店内拿到新机的用户会主动上前询问回收新机事宜。据悉,绝大多数“黄牛”主要争抢的是iPhone 16 Pro Max版本,特别是256G内存版。

现场“黄牛”在收货 图片

至于iPhone 16及iPhone 16 Plus,“黄牛”并不收货,iPhone 16 Pro大多原价回收或者加价30—50元。事实上,当前多家电商平台已经掀起一轮补贴战,尤其是拼多多,iPhone 16官网首发价5999元起,拼多多直降600元;iPhone 16 Plus(512GB)官网首发价9999元,拼多多补贴价后省1000元,这也使得两款机型在尚未正式发售前就已经面临“破发”(指二级市场价格跌破发售价)情况。

图源:网页截图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来到苹果益田假日广场店看到,该店门口依然如往年一样,呈现出众多已预定新机的用户排长队等待领取新机的情况,但人流较往年略少。同时,在店周围,也如往年一样,围绕着众多现场回收iPhone16系列的“黄牛”。

“我们只收iPhone16 Pro Max,加价200元,下午我们都不收了,我们现在也在赌行情,华为三折叠屏售价两万左右,加价两三万都收不到,总价要卖到五六万。”9月20日上午9时许,在该店门口回收iPhone16系列的“黄牛”告诉记者。

有少部分“黄牛”表示iPhone16 Pro版也收,但加价非常少,每台仅加价50元—100元。

“连打车费都不够。”有刚领取到苹果新机准备转手出售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比来看,往年iPhone新品开售当日,消费者从市场购买Pro及以上版本一般需要加价800元至数千元不等,去年iPhone15 Pro Max曾最高加价超2000元。

iPhone 16首周末预购销量低于iPhone 15

9月13日20时,苹果iPhone 16系列正式开启预售。

近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表示,iPhone 16系列在首周末预购销量预估约3700万部,较去年iPhone15系列首周末销量同比减少约12.7%,关键在于iPhone 16 Pro系列低于预期。郭明錤指出,iPhone 16 Pro系列出货时间显著低于15 Pro系列,除预购前备货量增加外,从首周末销量同比减少来看,关键还是在于需求低于预期。

另外,iPhone 16系列最大卖点Apple Intelligence未能与iPhone 16系列同步推出也是影响销量的原因。据苹果介绍,Apple Intelligence的中文、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版本最快明年推出。

换机热潮能否开启?

此前市场对iPhone 16系列的AI功能抱有期待,认为将开启换机浪潮。但发布会后,苹果的AI功能似乎并未带来更大惊喜。

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在发布会前更直言,市场期待已久的由iPhone 16引发的“超级周期”将不会到来。他指出,今秋新款iPhone的外观与前代机型几乎相同,这同样导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幅降低。换机热潮更有可能被明年发布的iPhone 17所带动,彼时AI功能将呈现出相对更完整的版本,并且新机型还可能拥有全新的外观。

不过,苹果AI的更大意义或许是带动市场对整个AI手机市场的关注。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安卓系手机厂商将紧随苹果步伐推出AI手机新品,有望加快手机换机节奏。

根据IDC数据,2027年全球AI手机出货将由2024年的2.34亿台增长至8.27亿台,2023—2027年CAGR达100.7%,AI手机有望成为继5G之后新一轮手机换机拐点。

京东方在近日的一场机构调研中谈到了AI对终端换机需求增长的推动作用。其表示,终端领域实现换新周期也将与AI创新驱动共振,成为AI爆发的关键。未来AI手机将从旗舰产品向中高端产品渗透,2025年有望迎来爆发式成长。

、证券时报、(记者:张赛男)、中国证券报、澎湃新闻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