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就能包过”“不用培训、不用本人到场考试就能轻松拿证”……免考拿各类资格证,你信了吗?9月19日,记者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审结一起被告人谎称能帮人“运作”办理资格证骗取钱财的案件,被告人姜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2021年5月,大学生王某在刷微博时,看见一条“教师资格证办理,不用考试就能拿证,3个月内下证,网上可查”的信息。王某关注该短视频账号后,联系了信息的发布者。对方称是某教育培训公司的工作人员姜某,公司有内部渠道,可以免试拿证,只是费用相对较高,办证疏通关系等共需2.5万元。随后,王某与该公司签订了包过协议,并转账。等待证书期间,王某介绍2名朋友参与“免试拿证”。
到了约定日期,3人并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王某多次找到姜某询问,姜某称办不了,费用已经花费大半,退不了多少,并将3人联系方式拉黑。
经查,姜某于2021年注册成立某教育咨询公司,主要从事考试报名、咨询等服务,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姜某便开始动了“歪脑筋”,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发布信息,称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免考拿到各类资格证,还可通过挂靠证书等获取报酬。截至案发,姜某以为他人办理证件为借口先后骗取多名受害人共计10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姜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予惩罚。综合考量姜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认罪认罚、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等情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前述判决。
承办法官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承办法官提醒,近年来,随着考证热持续升温,一些不法分子也瞅准时机,利用考生急切心态、侥幸心理,声称有内部特殊渠道,甚至伪造文件、证件、印章,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考试无“捷径”可走,通过非正常途径取得国家级资格类证书属违法行为,任何打着“免考”“包过”旗号的都是诈骗行为。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