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电池安全今非昔比,“禁止新能源车入库”何时松绑?

IP属地 北京 编辑:周琳 DTCHAT 时间:2024-09-18 18:34:37

在全球汽车产业迈向绿色、智能的转型浪潮中,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的新宠儿。然而,这一变革在为用户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最近,有网友发文吐槽,去萧山一家五星级酒店住店吃饭,发现酒店方不准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而燃油车可以进地下停车库。车主表示,这一规定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感到自己被不公平对待,甚至有被歧视的感觉。

对此,酒店方面解释称,此举完全是基于安全因素的慎重考虑。因为关于新能源车自燃的发生率比较高,也多次关注到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为了保证其他顾客的财产安全,所以出了这个规定。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事实真相是: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安全

限制新能源汽车进入地下停车库并非个例,在全国各地已有诸多商场或大厦,明令禁止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火灾数量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从2021年的1.85/10000,降低到了2023年的0.96/10000,而燃油车的起火率则在1.5/10000左右。

这一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率是低于燃油车的。这也就是说,新能源车反而要比燃油车要更安全。那么,为何公众仍对新能源车抱有如此深的误解呢?

这主要归因于两方面:一是,相较于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的燃油汽车,新能源车作为新产物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成为舆论焦点,尤其是火灾等极端事件,其迅速蔓延的火势和难以立即扑灭的特点,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加剧了对新能源车安全性的担忧。

二是,公众对于新能源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电池安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它既有高能量密度的优势,也伴随着易燃易爆的风险。这种对电池安全性的顾虑,使得公众在新能源车发生火灾事件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矛头指向电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新能源车着火事故都归结于电池原因。深入剖析你会发现,新能源汽车火灾的根源主要有两大诱因。一个是内部因素,生产制造工艺不好,例如电池内有杂质、有毛刺,以及电池老化,都可能会发生短路。一个是外部因素,就是碰撞、高温等,可能引发电池的热失控,进而引发火灾。

这么来看,新能源汽车自燃风险实则低于燃油车,更加安全。公众对其的误解主要源于对新兴事物的过度关注和对电池安全性的担忧。

车企技术革新,筑牢电池安全防线

实际上,各大车企深谙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的高关注度,自200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便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研发中。在这场科技竞赛中,也涌现出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例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极氪的金砖电池等。

其中,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的磷酸铁锂电解质在800℃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挥发现象,热失控阈值高于普通三元锂电池。与此同时,其采用的直列式排布结构+高温绝缘陶瓷防护+隔烟通道设计,外加面板式液冷系统,电池散热面积更大,能够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热失控阈值之下,进一步保障电池安全性。

在其公布的针刺实验中,普通三元锂电池被刺穿后表面温度飙升至500℃,并剧烈燃烧。普通磷酸铁锂电池虽无明火,但温度也达到了200℃~400℃,表面出现烟雾。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被刺穿后,却将温度控制在30℃~60℃,也没有出现明火、冒烟等现象。

而极氪金砖电池则通过创新的笼式结构,实现了电池包全域安全的实时防护。更为关键的是,极氪为电池配备了NTP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通过多层隔热、主动冷却、自动预警、实时防控、毫秒断电、无障碍排热6大安全防护措施,能最大程度降低电池包热失控的风险。特别是实时防控技术的加入,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启动自动预警功能,并迅速提醒用户及时撤离。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金砖电池不仅通过了超压针刺测试、外部火烧测试在内的严苛考验,更是在6项极端工况(浸水、火烧、冰冻、拖行、碾压、高坠)的串行测试中,仍然保持不起火,无爆炸。今年5月1日,极氪宣布,在累计交付的24万辆极氪车型中,实现“零自燃”的成绩。

就当前行业来看,已有多家企业在电池安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发和改进工作,希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安全设计、严格测试等措施不断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而这些,不仅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需要指出,业内也在不断探索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电池体系的开发。相比于传统锂电,新一代电池体系的电化学性能更稳定。尤其是全固态电池,作为被视为“众望所归”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其使用的固态电解质具备不易燃、不易爆的属性,同时也没有液体泄漏风险。此外,固态电解质的化学活性较稳定,在碰撞和挤压下的稳定性更高,起火概率远低于传统锂电池,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心的使用体验。

政策加码,为动力电池安全保驾护航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安全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焦点,也是国家监管的重要议题。就目前来看,除了企业正加快技术迭代,让电池在各种极端情况下保持稳定,国家层面也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如,今年5月,工信部针对动力电池质量安全问题,对2020年发布的强制性安全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

据悉,本次标准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变化:一是电池生产后需进行测试,电池触发热失控时,需要在5分钟内发出报警信号;二是,若一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引发其余电池单体热失控,也不允许起火爆炸。三是,电池生产完成后需模拟底部电池包受到冲击和多次快充的情形,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也就是说,一旦检验出某动力电池存在起火、爆炸的可能,那么,搭载这块动力电池的车型就不会量产上市。据悉,“只要起火就不合格”这样严格的标准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管理中是最高的,这不仅直接阻断存在安全隐患的动力电池进入市场,也将有效减少因电池安全问题而对社会财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不过,目前这一要求还处于“征求意见稿”的阶段,预计在10月份才报批,距离真正落地实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行业内已展现出积极的响应态度根据相关数据。据媒体报道,有78%的企业已经具备“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剩下的企业最晚也会在2030年之前达到这一标准的门槛。

可以预见,随着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将再一次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心、可靠的出行体验。

小结:

随着车企与政策的共同努力,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将不断提升,公众对其的偏见或将逐渐消除。未来,“禁止新能源车入库”的禁令也有望逐渐松绑,新能源车主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便捷的停车服务。同时,这也将为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