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工智能 » 正文

开讲啦!谭铁牛院士主讲南大AI通识核心课第一讲:“人工智能还有很多不能,但不学AI万万不能”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扬子晚报 时间:2024-09-17 21:32:19

9月13日,南京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迎来了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第一讲。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担任主讲人,和4000多名同学聊起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态势》。“人工智能不是万能,还有很多不能,但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智能化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不学习、不了解、不拥抱人工智能则是万万不能!”谭铁牛说。

“机器换人”会让所有人下岗失业?

上这门课,“你们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

谭铁牛从“为什么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切入,带领学生们了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是如何通过四次工业革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谭铁牛介绍,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科学家图灵设计了测试,如果计算机能在5分钟文字对话中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认为是人类回答,则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并认为其具有智能。“当然,如今这个测试是否能衡量计算机具有智能,已经有很多不同看法,毕竟在现在看来是过于简单了,所以需要重新测试。”

经历60余年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已经走入日常生活。讲到人工智能发展态势,谭铁牛提出,专用人工智能已日趋成熟,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重要突破,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备受关注,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他不仅介绍了发展态势背后的原因,还融入了不少生动的案例。“专用人工智能由于人物单一,需求明确,应用边界清晰,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谭铁牛表示,“换句话说,只干一件事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干得很精深。比如它打德州扑克、下围棋都已经战胜人类。”而机器人领域也有不少亮点。从地面自行站立的电动Atlas机器人、跟真鱼一样自由游弋的仿生机器鱼……谭铁牛现场展示了几个小视频,立刻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叹声。

但是,谭铁牛也强调,通用人工智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就拿Chat GPT来说,在对话中还处于幻觉严重、逻辑混乱、语言重复、条理不清的问题;Sora文本生成的视频无法精准复刻复杂场景的物理特性和因果关系,容易混淆文本提示中的空间细节。”谭铁牛还举了个例子,“机器如何翻译一下语句?他吃食堂。他吃面条。他吃大碗。”讲台下,学生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谭铁牛补充说,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可谓“一脑万用”。相反,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谓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而无通才,与人类智慧还相差甚远。

谭铁牛说,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早已是全民热词。但是,热潮之下的观点看法,有好多值得商榷之处。“人工智能领域的炒作时有发生,比如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即将全面超越人类水平,两年内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机器换人’会让所有人下岗失业……”谭铁牛为大家列出了一屏幕的谣言,他幽默地表示,“上这门课,你们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他希望新生们既看到人工智能引领新一代技术变革的趋势,也要十分冷静地看到客观存在的种种挑战。

AI无处不在将成为时代趋势,如何应对?

学习和拥抱AI,未来“大有可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从人工智能向人机混合智能发展,从‘人工+智能’向自主智能系统发展,从‘蛮力’人工智能向‘灵巧’人工智能……”谭铁牛说,人工智能本身是一门科学,现在它也在变革科学,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正加速科研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还将加速普惠型智能社会进程,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带来变革性影响。他还告诉同学们,尤其是学习法学的同学们,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的治理将得到加强,“机器人是否能伤害人类个体?机器人是否影响结婚意愿?如何应对算法的偏见?……”一连串的疑问引发着同学们持续的思考。

行知书院大一新生戴俊豪告诉记者,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代潮头,于拥抱和完善人工智能的领域中,理工学子奋勇争先,社科学子也大有可为。”人工智能虽并不万能,其自我完善能力依然有限。但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拥抱人工智能弥补自身局限,洞见社会动向,并在医治‘病症’中完善自身能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跟随谭书记的脚步,学习地质类专业的我也踏进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大门。”安邦书院新生刘馨忆表示,自己不仅听懂了谭铁牛书记的授课,还对未来充满人工智能的世界无限憧憬。“ 我看见了人工智能的光明前景,随着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机器人,AI卸妆等技术的出现,专用人工智能日趋成熟,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如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AI正在逐渐融入到科技,教育当中;当然,人工智能发展也面临多种问题。我们作为刚进入南京大学的青年们,在认识到AI无处不在将成为时代趋势之后,应当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四个月里,多位专家将接力开讲

课程体系层层递进,回归教育本源

讲课现场,谭铁牛还列出了2024年秋季学期南大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教学安排。记者看到,包括周志华、申富饶、吴建鑫、戴新宇等多位专家在内的主讲团队,将在9月到12月的时间里接力开讲。主讲内容既包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这样的工科话题,还有“人文远观: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等人文探讨。11月到12月期间,南大新生学院各书院还将组织人工智能实践应用的相关讲授。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课程当中,有1/4左右的时间是实践环节。即便是文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也可以使用大模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人工智能成为自己的“学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AI平台,做出更多创新产品。在近期南大与百度合作举办的AI大模型创意大赛中,有南大学子就利用大模型创作了私人法律助手,可以自动分析合同文本和法律场景,提供详细的风险评估和案例参考;还有团队创作AI拉贝项目,将AI拉贝布置在南大拉贝故居,还原历史人物使其与游客交流。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将对AI形成更加全面和平衡的初步认知。

“人工智能为什么能够爆火?正如当初火车跑赢了马车一样,当下的AI正在挑战人类的智力。这个过程中,AI触发了我们对方法论和认识过程更深入的理解。”王骏表示,就像当年牛顿力学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一样,AI将又一次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通过在课程中将AI和其他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和把握AI的核心思维方法,并能将其借鉴和运用到自己所在领域当中来,这一意义远比对AI工具对简单应用更为深远。这将为当下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带来深刻变化。

实习生 步一凡

/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