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工智能 » 正文

引起轩然大波的AI未来在哪里?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和讯网 时间:2024-09-17 21:23:05

AI技术不断取得进步,正在逐渐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人们的生活产出巨大影响。

9月5日,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圆桌讨论环节,微众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联合创始人胡郁、智谱AI首席执行官张鹏等多位嘉宾针对AI应用难点、发展趋势和方向等话题展开交流。

AI应用难点有哪些?

“人工智能发展是最近兴起的,从一个人的成长比喻来说,可能还不到1岁。”杨强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但还远远不够,现在尤其是在经济的影响力和生产上,大家还有更多的期待还没有发生。

杨强看来,现在虽然大模型在商业和工程上有很长足的表现,但对大模型本身的理解还没形成科学家研究群体。这个缺乏,滞后于大模型工程,而对大模型的原理不了解,就不可解释大模型的结果,可解释性、透明性非常差,以至于在一些确定性很高的领域不敢应用。比如,需要精算的金融领域,医疗领域等。

杨强认为,一方面要对大模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要继续探索现有的大模型到底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这需要工程师和科学家一起探索。

胡郁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提出性价比的问题。他指出,这一次大模型不管是训练还是执行体的成本都远远高于原来的实现路径。经济上,如果供需匹配,是能做出很好的事情的,但如果成本太高,规模效应能不能把它搞下去?

杨强也谈到大模型应用的成本问题。他提到,金融特别讲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生成式AI的应用,投入是巨大的,以至于很多关键的方面还不能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云端的、通用的大模型,对于金融机构往往不适用。因为金融机构的数据是私密的。”杨强指出,如果大模型只是在云端,是无能为力的。要在本地做一个本地的大模型,首先成本要非常的低,适配性要非常的强。也就是说大模型本身是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来的,但大模型本身适用在具有特殊性的本地数据,自动做适配的能力,又是一个机器学习能力。这个能力现在大模型基本不具备,需要靠大量的专家、人力,非常昂贵的工程师来做适配,所以成本又升高了。在工程上,大模型落地,大模型的适配性是下一个需要攻克的关口。

AI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彭文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AI发展背后的经济驱动力。他认为,任何东西都有技术可行性,还有经济可行性、商业可行性。光有技术可行性不能落地,不够。

今天的AI可以说是过去数字经济、过去AI的动态演进的结果,未来还会动态演进,这个动态演进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可行性,还取决于经济可行性。现在这一轮AI的进步,对于整个科技创新、新药的发明和其他的创新都有一个赋能的作用。他觉得,作为一个通用目的技术,AI必然对全球经济有重大的影响。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规模经济效应”,就是经济可行性。到了一定的规模后,单位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和收益比较就具有经济可行性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恢复大幅提升,最关键的载体就是规模经济效应。

那么,AI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彭文生认为,AI的规模效应更加突出。所以,规模经济是思考AI怎样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方面。规模经济的体现,在技术可行性体现在模型的性能。经济可行性就体现在下一步怎么落地?现在投入很大、成本很高,似乎在落地的产业应用方面还速度不是预期的那么快。

“这一轮AI,具身智能的发展,可能未来几年最大的潜力是在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说做一个研究员、分析师?不是。可能是采矿业和农业的播种、采集等等,在资源加工业,那些既涉及体力,又涉及空间导航,又有灵巧性,但精确度又不需要那么高。下一步产业引入的方向,可能对我们经济发展、对提高生产效率,是特别突出的地方,也是中国的发展优势,未来在这一轮的AI应用方面,会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AI的未来在哪里?

谈及AI的发展趋势,杨强认为,对现有大模型内部机制的了解还没有达到科学的阶段,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考虑,现在只是在科学发展的第一范式,甚至第零点五范式都没到。希望再过几十年,对大模型科学的发展认识到牛顿甚至到爱因斯坦阶段。

“希望科技还是要向善,还是要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生活问题,最终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才是好的东西。这中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如果说有一件事大家必须去做的话,那就是不论在你生活、工作、学习中积极地拥抱科技的变化,AI的变化,学习这些技术、拥抱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反馈这些技术的结果。”张鹏表示。

彭文生认为,任何创新都有外部性,指望我搞创新,收益都是我自己的,人人都这样想,社会进步就慢了。所以,技术进步有外溢性,怎么把它发挥出来?一个是政府投入,但政府怎么知道创新该怎么做?所以资本市场还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怎样促进创新,促进人工智能的应用?这是未来几年值得关注和期待的。

彭文生接着指出,人类发展历史,重大的科技进步,都是和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完善联系起来的。如果未来5至10年,只有一件事在经济层面对中国社会最大影响,伴随着人工智能,对经济对效率的提升有那么大作用的话,必然意味着未来5至10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会有重大的完善和改进,体现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障和其他的一些社会保障。

在胡郁看来,人工智能会影响下一代的生态系统。如果把它称之为智能物联网,也就是说,这个基础设施的下面是智能的。除了已经有的、网基础设施外,人工智能的算力中心和所有的设备都能以智能化的方式入网,而且和人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帮助交易。

圆桌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院长邵怡蕾也在讨论环节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钱是一种血液,通过经济体流到了经济体,让整个社会发展。在未来的5年里,会看到第二种“血液”流进社会机理,这就叫“智能”。而且它一定会流进毛细血管,不是只在大血管里流通。未来,经济体里一定有两种血液,一种叫钱,一种叫智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