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工智能 » 正文

AI+机器人让优质医疗跨越时空壁垒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北京商报 时间:2024-09-17 00:23:19

AI正在医疗行业发挥着更大的应用价值。9月16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记者独家对话了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逸凌。通过AI技术的助力,让机器人成为骨科医生的“脑”“眼”“手”,在提升手术质量的同时,也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如今,长木谷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搭载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AI+ROBOT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正式上市。

“AI+”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医疗领域中技术和地域的时空壁垒,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跨越地理界限。而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潜力日益凸显,也预示着医疗产业将迎来更多创新与变革。

手术范围广泛复杂、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外科医生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关节置换手术作为骨科外科手术中的一类,复杂的内部结构对操作的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十分依赖医生的经验与手法。例如膝关节置换手术,需要二三十年经验的医生才能完成,且患者常选择在三甲医院完成。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长木谷在六年前就开始探索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让机器人成为骨科医生的“脑”“眼”“手”。据张逸凌介绍,长木谷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搭载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AI+ROBOT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正式上市。该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控制精度突破亚毫米级别,仅为0.6毫米,已超越国内外同类型骨科机器人2倍以上。同时,术前仅需患者CT即可帮助医生在5—10分钟精准地制定出一套个体化的三维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以膝关节置换手术为例,这是属于4级的高难度手术,一般需要二三十年经验的医生才能完成这样一个手术,医生需要凭借他的经验,从成百上千种假设中选出十几种患者可能需要的型号,以便在术中打开患者关节部位来真实看到情况之后,选择相对适合患者的假体。”张逸凌向记者说道。

张逸凌表示,手术机器人的“数智脑”,具备超强的底层学习及数据计算处理能力,可以将人工假体的型号、大小,以及手术截骨位置、厚度、假体安放的角度一一精准地设计并三维可视化呈现,让医生在术前就能模拟手术全流程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数智眼”亚毫米级的精准光学定位,可实时监测并追踪患者术中体位的变化,帮助医生突破传统手术中的视野局限、操作盲区等瓶颈,提升手术安全性和精准度。

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模拟医生的手,作为“数智手”,搭配自主研发的智能随动技术,确保了手术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步骤的精确执行。机械臂3D空间扫描技术扫描重建手术区域,实现全自动高效定位。

“原来一个复杂的手术可能耗时超过三个小时,但现在借助我们的术前规划和标准化流程,手术时间可以缩短到半个小时左右。”张逸凌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提升手术质量,也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成为可能。

记者 王寅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