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中国将全面禁止对印汽车投资?核心技术外泄,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每日评述 时间:2024-09-16 20:12:17

9月12日,美国媒体彭博社对外爆料:

中国相关部门严令各大车企,在海外工厂建立期间,不得将核心技术转移至海外,此外还特地强调,不能在印度进行任何汽车方面的投资。

关于消息的真假,目前国内官媒还没有进行任何报道,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属实。但这的确是一个颇有趣味的话题,限制中国汽车核心技术的出口,将会对全球电车制造技术的转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各大车企的海外建厂造成些许阻碍与困难。

为何我国要特意点名印度呢?为何我国又要特地强调核心技术保密事项,难道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在关税政策的压力下,今年2月奇瑞汽车宣布将斥资4亿美元在阿根廷建设工厂,7月4日比亚迪的泰国工厂顺利完工,同月8日比亚迪与土耳其签署协议,将建设一个年产量15万辆、总投资10亿美元的工厂与研发中心。

源源不断的对外投资,的确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日渐崛起的硬实力,但同时也引发了问题与担忧。大量海外工厂和研发中心的落地,必然会或多或少的造成核心技术外流,如果是在工业规模尚不完善的国家倒不必担忧,但对于巴西、印度以及土耳其这些工业体系相当成熟的国家而言,我们实则在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电车的长远发展。

因此中国政府才会对国内车企进行警告,不要盲目轻信外国政府的投资倡议而因小失大。至于政府部门着重强调的杜绝一切在印投资,其实是有着充足的前车之鉴可以汲取的,这也是我国企业数年来在印投资所得到的惨痛经验。

上汽集团是首个在印度建厂的中企,2017年上汽收购了通用汽车的Halol工厂,并将其改造为了上汽MG印度公司,总投资高达32.75亿元。截止2023年名爵共有5款车型在印度销售,全年销量近5万辆,占印度1.3%的市场份额,是印度销量前十大品牌之一。

这引起了JSW集团的注意,JSW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在钢铁、能源以及基建等多个领域享有显著地位,近年来一直有进军汽车行业的规划,而上汽子公司名爵便成了JSW集团的头号目标。

此前网传JSW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企图低价强行收购上汽MG印度公司的股权股份。而在2023年底,JSW集团以22.56亿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MG公司26%的股权,同时以7.88亿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MG增发的3.54亿股股份。

也就是说JSW集团通过收购,累积获得了MG公司35%的股份,MG印度公司也从上汽独资变为了中印合资企业,这倒符合了此前的网传热议。

不过在后来,上汽集团公开澄清了关于“JSW集团恶意低价收购”一事,表示公司合资背后,是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的双向选择。但鉴于双方已经是合作关系,所以其中究竟有几分真假,就见仁见智了。

印度市场的险恶

除了车企外,我国手机企业也曾在印度跌过大跟头。2014年莫迪刚刚上任印度总理,便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概念,通过一系列改革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招商引资,并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资手机企业落地印度,其中就包括小米。

2014年小米作为国内手机行业的领头军,一马当先首个进军印度市场,短短三年便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品牌。雷军当时信心满满的对外表示:未来5年内,小米将向印度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来打造智能应用生态系统。

当时小米在印度销售的智能手机,95%都源自于印度本土制造,并主要委托于富士康的两家工厂。鉴于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开辟成功,不少国内科技企业也被吸引入驻,其中包括vivo、传音、航天通信、长盈精密、裕同科技、欣旺达等等。

根据印度蜂窝通信协会数据,2014年印度制造手机占比全球3%,但在莫迪提出印度制造后,次年全球份额便飙升至11%。不少印度工厂高管都一致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印度将成为新的全球手机制造中心。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时,2020年印度商工部却突然修改了FDI政策,将邻国投资的自动审批路径更改为政府审批路径。同年六月,印度政府封禁了微信等59款中国应用,九月再度封禁118个中国应用,次年一月又永久封禁Tik Tok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很明显,这是一次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的针对动作。

之后,印度政府通过查税、冻结资金、巨额罚款屡次针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2021年12月,印度税务部门突击小米、OPPO,并指控小米逃税5.6亿人民币。4月小米被冻结资金高达7.25亿美元,同时被扣押了48.2亿人民币的银行款。

华为、OPPO、一加等一众中国企业无一幸免,均被印度执法部门突击审查,并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当时原本印度市场销量大好的荣耀,面对印度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甚至都被吓得匆忙退出。

在一番全面打压后,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直接从每月400万台骤降至150万台。如今这份对华企业排挤仍在持续,而印度政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中国企业一脚踢开后,独享完整的手机供应链。

从2023年开始,中国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都踊跃走向海外,甚至盛传出“不出海就出局”的响亮口号。其中国内制造业是海外建厂的主力军,目的也基本都是为了争夺份额、躲避制裁、降低成本等等,再详细一点就是以电子、机械、汽车为主,化工、医药与轻工次之。

在海外地域选择上,东南亚与北美地区是中企们的第一选择。截止2023年11月,美国以97家海外工厂位列第一,越南以62家位列第二,新加坡以55家位列第三,往后依次是泰国、德国等等。

海外建厂虽然能为中企规避一部分成本与制裁压力,但在美国德国这些工业体系极其完善的国家,如果不加管理也必然会造成技术外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紧跟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坚持自研创新,在5G、新能源电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均取得了世界级科研成果。如何通过政策管制来避免技术人才外流,巩固中古核心科技在全球的前列地位,是目前政府理应着重考虑的要事。如果彭博社的新闻属实,那将是利大于弊的结果,相信中国电车会迎来更美好的蓬勃发展。

信息

第一财经:MG印度合资项目尘埃落定,上汽集团“被夺权”背后真相如何?

中国基金报:上海国企在印度被强行收购、丧失控制权?刚刚,紧急回应!

国际电子商情:从手机供应链看“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