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工智能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AI+,加出发展新动能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新华日报 时间:2024-09-14 07:29:03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作出部署,并首次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其中。

作为国内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制定系统产业规划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苏州工业园区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行动带来的新一轮机遇,在政策机制设计等方面率先探索和实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文旅、交通、医疗、金融、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从核心技术攻关到公共平台建设,从应用场景开放到创新生态营造,当前,苏州工业园区依托自身人工智能创新载体SISPARK(苏州国际科技园),锚定AI+新赛道持续发力,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

海量场景加速落地

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从感知融合到规划决策再到控制执行,AI技术让开车越来越轻松。作为一家从SISPARK走出去的人工智能企业,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有“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之称,拥有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摄像头两大产品线,形成了行泊一体、360度环视、L2辅助驾驶等全场景智能驾驶布局矩阵,是国内少数实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之一。今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增势强劲,向客户交付了逾9.6万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同比增长92.9%,远高于行业增速。

除了AI+交通,当前在苏州工业园区,海量的人工智能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带来可看可听可触可感的显著变化,让“未来世界”照进现实生活。

AI+教育,机器人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力水平和兴趣偏好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能与学生随时随地互动交流;AI+医疗,算法可以基于海量的医学文献和病例数据给出判断,为医生提供辅助,极大提高诊疗效率;AI+文旅,游客通过佩戴VR装置就能一秒穿越,无需出家门便能畅游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可以说,“万物皆可人工智能+”的美好愿景,正在园区加速落地。

作为园区发展人工智能的核心阵地,SISPARK从苏州古城东黄天荡旁的一片荒郊起步,经过24年发展,这里已建成载体面积123.7万平方米,在建及规划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培育企业超5000家,集聚各级领军人才近800位,培育上市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2家,一个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数字产业创新集群正在不断壮大。

跨界技术深度融合

赋能产业焕新升级

人工智能不仅本身是新质生产力,更被认为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对于苏州这样的制造大市、制造强市而言,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在AI+制造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今年8月举办的苏州工业园区“AI+工业软件”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交流会上,浩辰软件等一批来自SISPARK的企业围绕园区高端制造业的“AI+”深入交流。作为全球极少数掌握CAD核心技术、有实力和国际软件巨头竞争的国产CAD软件厂商,浩辰软件基于先进的CAD核心技术和生态融合能力,开启了云端协同设计的新模式。其最近发布的浩辰CAD 2025在性能上进一步提升,深度赋能企业团队间的设计协作,让创意设计力与数字化工具得以完美融合。

在业内看来,“AI+”与各类产业业态在场景上的融合,首先是技术层面的融合。具体地说,就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AI核心技术与其他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构成某一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AI+制药”正在颠覆传统的新药研发工作。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过去,一款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前需要大量研发和验证工作,而现在,“AI制药”颠覆这一方式。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AI就能基于数据库进行药物靶点发现与挖掘、药物分子虚拟筛选、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等工作,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早期药物发现成功率。在园区,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探索和布局,也让其两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碰撞出新的火花、催生出新的业态。SISPARK旗下企业——国科数据通过自主研发,首创了智能调度算法专利,充分利用超算的节点带宽优势,帮助生物医药企业解决跨节点计算速度无法提升的问题,实现作业优化、智能调度,为科学研究提供算力和存储,为生物医药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升级,在园区,“AI+”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融互动,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大模型密集发布

引领社会变革浪潮

大模型备案是人工智能企业相关服务和产品走向市场的第一步。由SISPARK企业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东风(DFM)语言大模型,于去年7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成为江苏省本土人工智能首个通过大模型备案的企业。这也是思必驰继获批建设省内首个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后的又一发展里程碑。

短短10余年时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成长为国内AI语音交互技术领域的领跑企业,思必驰的故事,也是园区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发展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相关企业超1800家,2023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累计培育相关上市公司20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重要增长极。

在大模型这一赛道,截至目前,园区已有14家企业开展大模型开发,大模型应用涵盖政务、文旅、教育、医疗等领域;已有4个垂直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占全省一半,全部来自SISPARK(含毕业企业);已累计有15个垂直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其中11个来自SISPARK(含毕业企业),规模已累计有15个算法通过备案,占苏州市的63%、江苏省的19%,位列全省第一。

AI+带来的更加深远的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人工智能巨大潜力迅速释放的同时,潜在的安全风险要如何规避?社会分工和就业结构会如何变化?人才培养如何与时俱进地调整?面对这些行业共性问题,园区再次先行一步,率先作答。去年底,园区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并将大模型和算力产业纳入“623”产业体系,谋求以大模型为切入口再次抢得发展“先手棋”。

随着算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已来,令人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