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讯(记者 敖玉连)FOF遇冷,“胞弟”MOM也行至窘境。
9月12日,华夏博锐MOM公告产品有清盘风险:若9月23日规模低于2亿元,将自动清盘。如今该产品规模仅有0.1亿元,清盘或是归宿。
2021年,全市场首批5只公募MOM陆续成立,经过三年的运作,均亏损20%以上,规模整体缩水五成以上。其中,招商惠润MOM已在8月初清盘。
通俗来说,MOM是指基金公司将资产“外包”给多个机构管理,进而各管所长、分散风险。但为何公募MOM却完全不见功效?一位基金经理提供了内部视角:外包机构在台前是“隐身”的,分的佣金不多,业绩又不展示,不会特别用心。
发起式MOM批量清盘
9月12日,华夏博锐一年持有期混合型管理人中管理人发起式基金(下称“华夏博锐MOM”)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华夏博锐MOM成立于2021年9月23日,为发起式基金。按照规则,若2024年9月23日日终,产品规模仍然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结,9月24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目前,该产品的规模仅有0.1亿元,如果没有额外措施,清盘或是结局。
这并非首只清盘的公募MOM。8月7日,招商惠润MOM进入清盘程序,清盘原因也是发起式成立三年,规模在2亿元以下自动清盘。清算报告显示,招商惠润MOM清盘时规模仅有0.35亿元,较成立时的0.76亿元缩水五成以上。
2020年12月底,首批5只公募MOM拿到批文,并在2021年陆续成立,分别是:招商惠润MOM、华夏博锐MOM、鹏华精选群英MOM、建信智汇MOM、创金合信群力MOM。其中招商、华夏以发起式成立,即基金公司自掏腰包1000万元及以上产品即可成立,但三年届满若规模低于2亿,则自动清盘。这两只发起式MOM都没有逃过“三年大考”。
除两只发起式外,其余三只MOM规模也都缩水50%以上:鹏华精选群英MOM规模从3.55亿降至1.33亿、建信智汇MOM从27亿降至12.32亿、创金合信群力MOM从3.38亿降至1.22亿。整体来看,五只公募MOM总规模从成立时的34.82亿元降至如今的15.30亿元,缩水56%。
规模缩水的另一头,是持续亏损。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只公募MOM业绩跌幅都在20%以上,除股票含量较高的创金合信群力MOM业绩(-20.60%)跑赢基准(-24.89%)外,其他4只皆跑输基准。其中,华夏博锐一年持有表现较差,该产品成立以来股票仓位都在50%以下,净值却下跌了22.51%,大幅跑输-1.04%的基准。
对投顾的吸引力不足
MOM(Manager of Managers),全称是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模式,即管理人将基金资产划分为若干个资产单元,并将投资单元“外包”给投资顾问机构,选投顾是MOM的核心。
2019年底,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其中规定,公募MOM的投资顾问仅能是公募基金管理人,私募MOM投顾则包括证券期货机构、商业银行、保险资管等。
梳理发现,5只公募MOM基金聘用投顾机构在2-4家,重合度较高:4只MOM聘请信达澳亚为投顾机构,3只聘用华泰柏瑞,2只聘用惠升基金。全市场公募近150家,为何集中度却这么高?
业内人士向表示,与台前管理产品相比,多数公募并不太愿意做幕后的投顾,“发行的时候,一只MOM谈成了某公募愿意做投顾,其他MOM也都去谈。所以重合度比较高。”
回到MOM业绩较差、规模缩水层面,有成立时点市场处于高位、投资者对新产品陌生等原因。此外,一位MOM基金经理向表示,公募MOM的盈利模式、激励机制对担任投顾角色的公募而言,吸引力不足。
盈利层面,5只MOM资金盘不大,管理费不多:5只MOM成立以来的三年间(截至2024年年中),合计收取管理费1.19亿元。
从业内获悉,MOM的管理费率为1.2%,外包的资产,投顾机构仅能分五成管理费即0.6%,盈利并没有吸引力。
激励层面,“对投顾机构来说,他们在台前是隐身的,管好管差都不会有业绩上的展现,其实并不会特别用心。”上述MOM基金经理透露,自己在管理产品时,资金分配也很苦恼。“投顾机构管理得好,业绩上涨,理论上多是市场贝塔的作用,确实该削减仓位。但这又是逆向激励,很难平衡。”
20世纪80年代,美国罗素首创MOM模式,如今MOM已成为美国主流、成熟的资管形态。在国内,私募MOM也风景甚好,中基协官网显示,开年以来,已有15只私募MOM完成备案,远超历年同期备案数。
而公募MOM方面,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基金公司上报了7只MOM,2020年底,监管获批5只。此后,再无公募MOM上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