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创业板申报公司景杰生物向交易所递交了撤单申请,终止IPO进程。
早在去年1月,景杰生物就已成功过会,但之后一直未提交注册,IPO进程陷入停滞,直到在近1年9个月后宣告此度闯关失败。
第一财经根据沪深北交易所网站信息初步统计,今年以来,过会后终止IPO的公司(包括终止审核、终止注册)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已达到45家,是去年全年的2.5倍之多,业绩下滑可能是这些公司折戟IPO的主因之一。
“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会有更多企业在多轮问询中被‘劝退’,也在提醒IPO排队企业,不要带病申报或心存侥幸心理,唯有练好内功方能在资本市场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专家谭格非说。
排队多年,最终黯然离场
深交所网站显示,景杰生物IPO于2022年6月受理,7月问询,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经历了2轮问询后于2023年1月上会,并顺利通关。
上市委会议仅提出一个主要问询问题,即报告期内景杰生物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并要求该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环境、自身竞争优劣势、在手订单情况,进一步说明保持高毛利率的合理性以及未来变动趋势。
招股书显示,景杰生物主营业务为通过提供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试剂产品,服务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诊疗。
不过,过会后,景杰生物迟迟未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直至撤单。
在绝大部分企业的认知中,能够过会,IPO进程也就成功了一半,甚至是一大半。但第一财经注意到,今年,类似于景杰生物过会后终止IPO的公司数量大幅增长。截至目前,年内已有45家已过会企业选择撤单,其中包括40家终止审核企业和5家终止注册企业,数量是去年全年的2.5倍。
而在往年,仅有少量企业过会后选择终止IPO。比如,去年全年沪深北三交易所仅有18家企业在过会后撤单,其中,已进入证监会注册环节后,迟迟未拿到注册批文而选择终止注册的数量占据了一半以上。
在上述45家企业中,科创板申报企业华卓精科排队时间最久,达到1463天,该公司于2020年6月受理,12月底开始问询,经历过一次暂缓审议后于2021年9月17日过会,今年6月26日终止审核,排队耗时4年多。
排队时间最短的是农业巨头先正达,该公司曾于2021年6月申报科创板上市,2023年5月18日撤单,并同时向主板提交上市申请,2023年6月16日顺利过会,但于今年3月底撤单,前后相隔11个月左右。
过会并不代表“高枕无忧”
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省终止企业数量最多,有9家;广东省、浙江省其次,各有8家;北京有5家。
行业分布来看,这45家企业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共有8家企业终止;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有6家企业终止;“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家企业终止。
在保荐机构方面,上述45家企业涉及25家保荐机构,其中,中信证券保荐的项目最多,达到10单;民生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均有4单。
从上述企业的问询回复来看,业绩下滑或是过会后撤单的主因之一。
比如玮硕恒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变动率分别为24.78%、-24.10%和-9.52%,业绩呈下滑之势。
该公司解释称,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出货量进一步下滑影响,公司扣非净利润为2245.05万元,业绩仍有所下滑。若未来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且公司不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将面临业绩持续下滑风险。
芯天下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下降5.38%,综合毛利率较2021年度下降17.20%,实现净利润7572.44万元,同比下降64.3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5.31%。
芯天下称,主要原因是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所下降,下游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及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等因素影响有所放缓,上游采购价格的变动趋势有所滞后,单位成本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同时研发费用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增长较大。
同时,“A拆A”开始降温,多家“A拆A”企业也开始撤单。诸如江铜铜箔、歌尔微、宝武碳业等此前均已过会,其后主动撤回IPO申请。另外,截至目前,今年已有5家企业终止注册,分别是达科为、微策生物、晶奇网络、一通密封以及菲鹏生物,这5家企业均来自创业板。
谭格非认为,过会并不代表“高枕无忧”,注册环节依旧存在“门槛”,企业时刻要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工作重心,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基本原则不容挑战。(记者:安卓)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