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被冷落的特斯拉,还能“搅局”国内新能源市场吗?

IP属地 北京 编辑:刘敏 扉旅汽车 时间:2024-09-10 19:39:41

销量被比亚迪反超,毛利率被小米对标,曾经的尖子生开始变得“平凡”。

近日,一调查机构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斯拉在中国正在遭受冷落,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正在不断推出更先进的电动汽车,而特斯拉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从一年前的9%,下滑至今年7月的6.5%。并且,自2019年以来,特斯拉未曾在中国推出新的电动汽车。

对此,特斯拉CEO马斯克给予回复称:“相信这些消息的人是愚蠢的”,同时强调“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在以最大产能运行。”

不过,对于这份回怼,市场并不买单:“工厂最大产能运行,即便可以从侧面反映市场需求的旺盛,但也不能否认特斯拉在华市场份额面临挑战的现实。”

数据,往往是最真实的“表达”。

9月9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特斯拉8月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为6.2%,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进入2024年,特斯拉的销量也是转升为跌。查阅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量为38.7万辆,同比下滑8.53%,环比下跌20.2%。这是近4年来特斯拉单季度交付量首次同比下降。第二季度的销量环比虽有上升,但同比仍未止跌,同比下滑4.7%至44.4万辆。

对于销量的失守,“过气”的产品跟不上时代需求,俨然老生常谈。

作为一家早早入局的新能源车企,目前的主力走量车型仅有两款,并且均进入增长乏力状态:Model 3距离其面世已过去8年,最畅销的Model Y也已推出5年时间,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功能层面,老旧的特斯拉在竞品丛生的汽车市场已经越来越难生存。

与此同时,不断崛起的国内新能源也对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发起了猛烈的“抢夺”。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纯电SUV市场,其最畅销的车型Model Y几乎找不到任何像样的竞争对手。但现在,相同价位区间,国内车企不断推出新品对标特斯拉的核心车型,不论是尺寸、续航、加速还是充电速度,中国已经出现了不少超越特斯拉的车企,特斯拉频繁被车企拿到发布会上对标也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仅靠两款主力车,特斯拉很难再实现大的增长。近期,坊间也不断流传出特斯拉“上新”的传闻。有报道称,特斯拉计划明年交付两款改款Model Y:一款为类似Model 3焕新版的Model Y焕新版,有望明年一季度交付;另一款则为7座版Model Y,预计明年四季度交付。同时,还有爆料表示,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底开始在国内推出6座版Model Y,新车的谍照目前已经在网络上满天飞。

然而,对于上述消息特斯拉官方都予以否认,马斯克也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特斯拉今年不会推出Model Y改款车型。

不过,对于“今年不出”的口径,也给坊间留下了“明年可能”的猜想,市场上对于特斯拉的新产品,还是充满期待的。好在,此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平价车型”,有了明确的落地。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中马斯克透露,这款廉价车型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生产。

据悉,该车或将是缩小版的Model Y,整车的物料成本将下探至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为18万元。而以更低的价格入局纯电动车市场,加上早期特斯拉积攒的品牌光环,有望带来一波销量的增长。但在不断内卷以及价格战持续的国内市场,仅凭“廉价”二字并非特斯拉的最优解。

不可否认,产品更新节奏缓慢,难以维持市场的吸引力,但品牌光环的消散,更多的是其技术的不断被“友商”追赶,甚至超越。因此,新车型之外,特斯拉能否翻盘的最大变量是,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自动驾驶成为关键转折点。

9月5日,特斯拉AI团队发布产品路线图,其中,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完全自动驾驶(FSD),不过特斯拉也在后面注明“等待监管部门批准”。

今年以来,特斯拉FSD即将入华的消息不断。今年6月,有报道称,上海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向特斯拉发放了道路测试牌照,FSD可能正在测试;7月,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也对外表示,特斯拉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在其他市场获得FSD的许可,例如欧洲和中国。

FSD全称为Full-Self Driving(全自动驾驶),是特斯拉研发的一套智能驾驶系统。在北美,特斯拉FSD v12.5已经向非员工车主推送。新版本的威力在于,用上了“端到端神经网络”,高速、城区智驾全面切换为端到端方案。

可以预见,在新能源领域的智能下半场,特斯拉FSD将成为新的技术鲶鱼,但或许很难搅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

在如今的国内车市中,自动驾驶正渐成车企们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端到端也并不陌生:理想发布了基于端到端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蔚来官宣了其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NADArch2.0,正式引入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架构,小鹏更是喊出全球唯二、中国唯一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落地的口号。特斯拉FSD,不仅很难像早期电车入华时那样如入无人之境,并且还面临着被抢占先机的风险。

从产品线更新滞后,到技术入华多次跳票,不断失去“搅局”能力的特斯拉,面对国内市场份额与销量的不断下滑,与其给出“难以服众”的解释,不妨用产品与技术来一场现实反击,而新能源市场也很期待鲶鱼的再次“摆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