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分论坛成功举办,创新工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2.0时代的大模型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无所不知”的引擎,更在于其能带来应用的颠覆和爆发,让今天的每一个生态、应用重写一遍。
从产生经济价值的角度看,人工智能1.0时代的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等部分领域开始超越人类,但数据集和模型各成孤岛,每个领域和应用优化都是割裂的,AI模块难以形成有效平台。相比之下,人工智能2.0时代的大模型则是通过超级巨量的数据去训练一个基础大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微调就能执行五花八门的任务,例如嵌入银行场景做ChatBot(对话机器人),不仅做得更好,还能节省费用。
李开复所在的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1.0时代已经孵化、投资了十多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会后,李开复接受了专访,从投资角度再谈当下的大模型热要不要追、怎么追?什么样的公司能够走到最后?
投资平台型的大模型公司应该是一个巨大机会,它的天花板非常高,因为每个巨头都面临不一定能成为第一的挑战。投大模型的应用可能机会更多,而且风险也没那么大。因为几乎每一个生产领域,人工智能2.0都会带来颠覆式的变化,从而带来机会。不过投人工智能2.0应用有几个重点需要把握。这类企业要有合适的复合交叉型创始团队,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行业,执行力要快且强,会根据技术、市场的变化不断迭代。当然从应用角度投,如果平台太强大,就会被挤压。所以,对于纯应用的开发者,要能足够早地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总之,人工智能2.0时代的大模型为应用带来了颠覆和爆发,让我们今天的每一个生态、应用重写一遍。投资大模型的公司需要把握住最好的公司,而投大模型的应用则要有合适的复合交叉型创始团队,并且要能足够早地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在这个科技浪潮来临时,把握住最好的机会,才能获得巨额回报。
人工智能大模型备受关注,掀起了一波热潮。在这波热潮中,哪些公司能够走到最后?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技术型创业公司的涌现?
科学家创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他们的严谨审慎、追求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是科学界所需要的。但是,创业公司需要的是快速迭代和极强的落地执行力,最好是复合型的交叉人才。因此,少数能够拥抱新方法、新环境的科学家可以成为好CEO,但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能成为好的创业者。
大模型赛道可以分成基础模型层-中间层-应用层三个层级,其规模巨大足以容纳巨头、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在里面赛马。创业公司跟巨头各擅其长,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也与巨头各擅其长:正如ChatGPT背后的Open AI一样,创业公司没有包袱,更灵活更专研,从硅谷经验看也是很多技术创新的发起者。而技术领先、市场反应快,能打硬仗、落地执行力强的团队是中国大模型公司成功关键之一。
创业公司的成功要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团队。科学家可以作为CEO/CTO存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等可以担任负责市场、商业化的高管等。科学家严谨审慎、追求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是科学界所需要的,但是创业公司需要的是快速迭代和极强的落地执行力,最好是复合型的交叉人才。因此,少数能够拥抱新方法、新环境的科学家可以成为好CEO,但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能成为好的创业者。
AI 2.0是个全新且巨大的平台机会,所有的应用和生态都要重写一遍。无论是娱乐、游戏、电商、短视频,还是搜索、医疗、教育等领域,可以说,AI2.0就是来掀桌子的。但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AI大模型赛道可以分成基础模型层-中间层-应用层三个层级,其规模巨大足以容纳巨头、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在里面赛马。创业公司跟巨头各擅其长:正如ChatGPT背后的Open AI一样,创业公司没有包袱,更灵活更专研,从硅谷经验看也是很多技术创新的发起者。而技术领先、市场反应快,能打硬仗、落地执行力强的团队是中国大模型公司成功关键之一。
从应用角度投,如果平台太强大,就会被挤压。所以,对于纯应用的开发者,要能足够早地建立自己的护城河。AI 2.0时代的大模型为应用带来了颠覆和爆发,让我们今天的每一个生态、应用重写一遍。无论是文字大模型还是多模态大模型,其使用方法不一定一样,所以有可能来自两家公司,也可能来自一家公司。中美科技竞争会是两个平行宇宙,所以各自又会有自己的产品。
总之,中国大模型赛道可以容纳巨头、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在里面赛马。创业公司跟巨头各擅其长:正如ChatGPT背后的Open AI一样,创业公司没有包袱,更灵活更专研,从硅谷经验看也是很多技术创新的发起者。而技术领先、市场反应快,能打硬仗、落地执行力强的团队是中国大模型公司成功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