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2024浦江创新论坛|新卫星批量生产“里程碑” 为中国“星链”打造“星工场”

IP属地 北京 编辑:孙雅 新民晚报 时间:2024-09-08 13:58:06

讯(记者 马亚宁)卫星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是全球航天科技前沿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天上午,2024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传出好消息,上海格思航天已经自主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卫星整星及星上电子学产品,为中国“星链”计划——“千帆星座”的实施提供卫星产品定制服务。

刚刚过去的8月,中国版“星链”——“千帆星座”首批18颗组网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向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上海格思航天正在为“千帆星座”打造“星工场”。

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互联网在国家政策法规、技术升级等多重驱动下,产业发展迅速,相关应用不断落地。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科学部署下,《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相继出台,卫星互联网成为上海市的重点特色产业。

“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定位在卫星的研发设计与智能制造,形成了从整星研发制造到关键单机和零部件自研的全产品链能力,并打造国内首个实现‘研发、供应链、制造端到端数字化集成’的商用卫星批产智能工厂。”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格思航天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卫星整星及星上电子学产品,具备高可靠性、高精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同时,设计基于COTS器件的电子学平台,制定针对性的商业航天元器件管理规范,在有限资源下,增加系统冗余设计,解决了传统卫星设计寿命长、研制周期紧张等问题。

特别是,在松江区的G60卫星数字工厂,配套了行业最先进的“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技术,是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其中,脉动式卫星生产线借鉴航空及汽车工业的高效流水线作业方式,生产1颗卫星仅仅需约1至1.5天,较传统卫星制造提升了3倍。预计到2026年,可达到每年500-600颗卫星的产量,彻底改变传统“人力密集型”的卫星装配模式,刷新了卫星批量生产“里程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